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将玉米幼苗置于一密闭的透明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先后经黑暗和光照处理,测量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黑暗处理的过程中,玉米叶肉细胞可以吸收容器内的氧气,在线粒体内膜上生成水.
(2)若用单位时间内氧气消耗量表示呼吸速率,由图可知玉米幼苗在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0.2
×10-2mol/min.
(3)在5〜15min期间,单位时间内小麦叶肉细胞内C5的消耗量不断减少(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容器CO2浓度逐渐减少(CO2的固定减弱,C5消耗减少).
(4)15min后容器内的氧气总量不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量不变,表明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分析 据图分析: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前5分钟内氧气不断消耗而减少;5分钟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由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容器中氧气含量不断增多.

解答 解:(1)黑暗处理的过程中,玉米叶肉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和[H]结合生成水,该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若用单位时间内氧气消耗量表示呼吸速率,由图可知玉米幼苗在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5-4)÷5=0.2×10-2mol/min.
(3)图中在5~15min期间,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低,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因此单位时间内小麦叶肉细胞内C5的消耗量不断减少.
(4)15min后,随着容器内二氧化碳量不断消耗,光合速率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则氧气总量将不再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
(1)线粒体内膜
(2)0.2
(3)减少     容器CO2浓度逐渐减少(CO2的固定减弱,C5消耗减少)
(4)氧气量不变,表明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有丝分裂过程中“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与“细胞板的形成的时期”分别是(  )
A.前期、末期B.中期、末期C.前期、后期D.中期、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各项中能被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
A.空气进入肺泡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C.皮下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莲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药用价值相当髙.研究人员获得一株莲藕突变体,发现其叶绿素含量仅为普通莲藕的56%.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研究发现,光照强度较低时突变体莲藕净光合速率低于普通莲藕,推测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突变体叶绿素含量较低,导致光反应减弱;光照强度较髙时突变体莲藕净光合速率却髙于普通莲藕,椎测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外界的较强光照弥补了内部缺陷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突变体的暗反应效率较高.
(2)藕的气腔孔与叶柄中的气腔孔相通,因此藕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在藕采收的前几天,要向藕田灌水并割去荷叶的叶柄,这有利于减少氧气供应,降低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而提高藕的品质.
(3)藕极易褐变,是因为细胞内的多酚氧化酶在有氧条件下催化相关反应,将藕用开水处理后可减轻褐变程度,原因是高温破坏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褐变会影响藕的品质,请为商家储藏、运输藕提供一条合理性的建议:低温处理或浸入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请完成DNA的组成与结构概念图.
①脱氧核苷酸②双螺旋
③脱氧核糖④胸腺嘧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长期使用除草剂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一除草剂(有机物)能被土壤中某细菌(M)降解.如图为分离能降解该除草剂的M菌种的过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液态培养基的基础上制备固体培养基时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
(2)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为了获取能降解该除草剂的M菌种,选择的土壤样品应来自
该除草剂严重污染的土壤.图中①过程所用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该除草剂作为唯一碳源.进行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目的菌的浓度.
(3)图中②过程划线所用的工具为接种环,该工具在使用前后都要进行灼烧灭菌.
(4)若要检测土样中的细菌含量,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先将1mL土壤溶液稀释100倍,然后随机选取4个经灭菌处理的平板,其中3个平板上分别涂布0.1mL稀释液,1个平板未涂布稀释液,适当培养后,4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37和0,则可计算得出每升土壤溶液中的活菌数为3.8×107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2014年巴西爆发登革热病,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疼,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等.可作血清免疫学检查,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有助于登革热早期明确诊断.已知登革热病毒为逆转录病毒.治疗措施:①对高热者用物理法降温.②对出汗多、腹泻者必要时采用静脉滴血钾.③对剧烈头疼者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
(1)登革热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以自身的RNA作为模板,通过逆转录酶,合成DNA片段,此过程中的原料为宿主细胞提供的4种脱氧核苷酸.
(2)登革热患者大量出汗并伴有腹泻,导致体内的水盐平衡失调,这时还应多喝淡盐水.
(3)登革热病毒入侵后,B细胞活化为相应的浆细胞产生IgM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粘附.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患者初次感染时,14天后可以在体内检测到IgM抗体,再次感染时第2天就检测到IgM抗体.请简要解释再次感染时IgM抗体迅速出现原因再次感染时受到病毒刺激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北校区高二上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无光).然后完成如下实验:第一步:向试管A中加入粉末和蒸馏水,A中出现淡黄色荧光,2min后荧光消失.第二步:向试管A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第三步:向试管A中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分析上述实验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 min后荧光消失”,说明细胞内含有大量的ATP

B.“A中出现淡黄色荧光”,说明ATP水解时2个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了光能

C.“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中的能量不能被细胞利用

D.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细胞内的直接能量物质是ATP而不是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高二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真核细胞内部分能量转移关系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表示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B.若⑤过程发生在缺氧状态下,则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C.通常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的过程是③④⑤

D.动植物细胞中都可以含有物质A,但具体结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