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Ⅰ~Ⅳ组小鼠在感染细菌X的同时注射了T细胞或血清 | |
B. | 图中Ⅰ、Ⅲ、Ⅳ组小鼠脾脏中X细菌的数量呈“S”型增长 | |
C. | 注射入Ⅰ、Ⅲ组小鼠体内的T细胞对细菌X的免疫功效不同 | |
D. | 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免疫生成的抗体能有效抑制细菌X的繁殖 |
分析 由图1可知:给A组小鼠注射X,使小鼠产生免疫应答,提取T细胞与血清注射到已注入X细菌的小鼠体内,通过对小鼠脾脏中X细菌的分析,说明是T细胞还是血清所起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只有注射了免疫小鼠T细胞的一组,感染小鼠脾细胞中的细菌X没有数量上的增加,从而说明了活性T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也说明了细菌X是寄生在细胞中的.
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相同,说明血清中的抗体 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无明显变化,说明该组T细胞(活化T细胞)抑制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细胞内.
解答 解:A、从实验结果图可知,Ⅰ~Ⅳ组小鼠注射T细胞与血清是在感染的后一天,也将注射细菌X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前一天,A错误;
B、Ⅰ组小鼠脾脏中X细菌的数量由于T细胞的作用,变化不大,B错误;
C、注射入Ⅰ、组小鼠体内的T细胞具有对细菌X的免疫功效,注射入Ⅲ组小鼠体内的T细胞没有对细菌X的免疫功效,C正确;
D、细胞免疫不会生成的抗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 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外,重在考查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CO2的释放量 | O2的吸收量 | |
a | 10 | 0 |
b | 8 | 3 |
c | 6 | 4 |
d | 7 | 7 |
A. | a条件下,没有[H]和乳酸的产生 | |
B. | b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 |
C. | c条件下,种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 | |
D. | d条件下,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幼嫩组织较成熟组织易培养成功 | |
B. | 给外植体消毒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 | |
C. | 接种花药后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光照,但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 | |
D. |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之比较高时有利于芽的分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 |
B. | 个体3与4婚配后代子女不会患病 | |
C. | 个体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frac{2}{3}$或$\frac{1}{2}$ | |
D. | 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是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
B. | Ⅱ2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 |
C. | 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
D. | Ⅱ1和Ⅱ2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frac{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丙酮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 |
B. | 生长素合成的部位是茎尖、种子等处 | |
C. | 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发生在内环境 | |
D. | 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在细胞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