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育种方法中能改变基因分子结构的是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 |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 MRSA菌 |
1 | 100 μg/mL蛋白质H | 生长正常 |
2 | 20 μg/mL青霉素 | 生长正常 |
3 | 2 μg/mL青霉素+100 μg/mL蛋白质H | 死亡 |
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的
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
C.实验还需设计用2 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噬菌体的所有物质都具有放射性
B.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0小时
C.子代噬菌体内DNA的合成原料来自于细菌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个体与含32P个体的比例为1: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错误的是
A.实验中要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以固定细胞的形态
B.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后,需用清水冲洗2次再制作装片
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染液均可使染色体着色
D.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1分)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为调节物质):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物质____________(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
(2)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____________(填字母)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如果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
(3)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传到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而不能反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该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
(5)在受到寒冷刺激时,甲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而A激素可作为多数细胞的信号,这与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 物质有关。
(6)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 ,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的动物往往血糖浓度过高,给老鼠注入胰岛素后,发现血糖浓度并未下降。有人推测阿司匹林可能对降低肥胖动物血糖有效果,他们用肥胖老鼠做实验,方法如下:先给老鼠服用三周的阿司匹林后,再注射胰岛素,一段时间后,血糖开始下降。该实验的设计还缺少一个对照组, 你认为以下设置对照组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A.给老鼠服用三周阿司匹林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试血糖浓度
B.既不服用阿司匹林,也不注射胰岛素,三周后测试血糖浓度
C.给老鼠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注射胰岛素,三周后测试血糖浓度
D.给老鼠服用三周阿司匹林,在停药 一段时间后,测试血糖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