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实验步骤为:

步骤①: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mL5%淀粉溶液.
步骤②: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摇匀.
步骤③: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还原糖;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用碘液可检测淀粉,因为淀粉遇碘液变蓝,根据蓝色深浅来推断淀粉酶的活性.
(2)该实验的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②前应先将五组试管分别在15°C、25°C、35°C、45°C、55°C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
(3)在本实验中,各组溶液的pH要保证相同且适宜,该实验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不能,理由是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温度,最终影响实验结果.
(4)纠正实验步骤后,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地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表所示(“+”表示蓝色程度):
组别12345
处理温度/℃1525354555
结果+++棕黄色+++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25°C〜45°C之间.某同学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反应时间过长.为缩短反应时间,请你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增加淀粉酶的量或浓度(或降低底物的量或浓度).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4、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 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解答 解:(2)根据实验目的和步骤③,步骤②前先要用不同温度处理酶液,然后才能混合.
(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pH等为无关变量,要求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才会尽可能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用斐林试剂时需要水浴加热,因而会改变实验的自变量一一温度,所以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介于25°C和45°C之间.为了加快反应,在不改变自变量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酶量或适当降低底物的浓度,都会使反应时间缩短.
故答案为:
(2)先将五组试管分别在15°C、25°C、35°C、45°C、55°C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
(3)相同且适宜  不能   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温度,最终影响实验结果
(4)25°C〜45°C    增加淀粉酶的量或浓度(或降低底物的量或浓度)

点评 本题结合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考查酶的特性和外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和特性,明确外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掌握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通过实验发现了生长素
B.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化学物质引起的
C.拜尔的实验是在有光的环境中进行的
D.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云母片传递给下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科研小组利用小鼠做了如下的两组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桑叶黄酮提取液是否具有防辐射损伤的作用,该科研小组取生长发育状态相似、健康的未接受过辐射的100只小鼠均分成5组,分别标记为第一、二、三、四、五组,第一、二、三组每天分别注射三种不同剂量的桑叶黄酮提取液10mL,第四、五组每天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0mL,5组小鼠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15d.第一、二、三、四4组小鼠分别用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剂量的γ7射线进行辐射处理,第五组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实验动物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注:实验动物血液中SOD的活性可作为确定防辐射损伤作用效果的标志).实验结果显示,第一、二、三组小鼠的SOD活性与第四组接近,且明显低于第五组,说明桑叶黄酮取液不具有(填“具有”或“不具有”)防辐射损伤的作用.
(2)为探究桑叶黄酮提取液对人体皮肤的抗衰老效应,该科研小组取另取20只适龄健康生长的小鼠为甲组,80只衰老小鼠均分为乙-戊四组,甲、乙两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20mL、丙-戊三组分别用小、中、大剂量的桑叶黄酮提取液20mL灌胃,五组小鼠均连续给药30d.末次给药后,在小鼠眼眶取血,测量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腊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如表数据可知,SOD、MDA和LPO三种物质中,对细胞衰老可能起到抑制作用的物质是SOD;参照实验目的,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桑叶黄酮能抑制细胞的衰老,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其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m动物数剂量SODMDALPO
(只)(g/kg)(U/mg)(nmol/mg)(nmol/mg)
甲:适龄健康对照组20-168.910.630.15
乙:衰老对照组20 100.082.000.32
丙:桑叶黄酮组204118 27L710.30
丁:桑叶黄酮组208130,281.300.26
戊:桑叶黄酮组2012140.121.120.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动物体内高尔基体数量最多的细胞是(  )
A.口腔上皮细胞B.肌肉细胞C.唾液腺细胞D.红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1中的Y的差别部分.
(2)图2中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从理论上讲,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frac{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3)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frac{1}{4}$.
(4)若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frac{1}{2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研究表明:长翅果蝇幼虫在25℃的环境中培养,最终都表现为长翅.而将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环境下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25℃下产生的后代仍是长翅果蝇.由此实验说明(  )
A.此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环境会影响生物的表现型
C.低温诱导果蝇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D.此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是几种植物激素的调节机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已知赤霉素也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则图中的a表示促进、b表示抑制.(填“促进”或“抑制”)
(2)高浓度乙烯能够抑制细胞纵向生长,说明在高浓度生长素刺激下,乙烯生成量增加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生理效应.
(3)为研究生长素和细跑分裂素在促进葡萄插条生根方面的相互作用,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步:取生长发育状況相同的葡萄枝条若干,平均分成甲、乙、丙、丁四组.
第二步:甲、乙、丙三组插条基部分别用等量适量的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细胞分裂素溶液和一定比例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溶液处理相同的时间,丁组不做处理.
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每组插条的平均生根数.
该实验中每组选取多根插条的是防止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或通过求平均值,提高结果的准确性);设计丁组的目的是空白对照.若出现甲、乙、丙三组插条生根数均多于丁组,且丙组多于甲、乙两组,则说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在促进葡萄插条生根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组成核酸的单位它的全称是(  )
A.尿嘧啶核糖核酸B.尿嘧啶脱氧核糖核酸
C.尿嘧啶脱氧核苷酸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