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分)图1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图2表示5号个体生殖腺中某个细胞的连续分裂示意图。请回答: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12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I代的     号个体。
(2)9号个体的基因型是               。14号个体是纯合体的概率是      (用分数表示)。
(3)图2中细胞c1的名称是                     。正常情况下,细胞d1和d4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              
(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通过图2的         (填图中数字)过程实现的。若细胞e1和e2的基因组成并不完全相同,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                      

(16分)
(1)常     2(答“1或2”0分)
(2)aaXBXB或aaXBXb(只答1个且正确得1分,有错(如“XBXBaa”)不得分)    1/6(用百分比表示0分)
(3)次级精母细胞(全对才得分)    相同(或答“是”)
(4)②(答“2”得1分)   基因突变(或答“交叉互换”)

解析试题分析:
(1)由家系图中“父母正常,子女患病”这一特征可判断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均为隐性遗传病。根据9号个体患病而5 号个体正常(或根据13号个体患病而8号个体正常)可判断出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12 号个体的 X 染色体(XB)只能来自于第Ⅱ代的 7 号个体,又因1号个体患有乙病(XbY),可知12 号个体的X 染色体只能来自于第Ⅰ代的2 号个体。
(2)9号个体患甲病而11号个体患乙病,可知9 号个体的基 因型可能是aaXBXB或 aaXBXb。家系图中1号个体患乙病(XbY), 13号个体患甲病(aa),可推知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8 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 , 则14号个体是纯合体的概率是 1/3×1/2=1/6。
(3)图2中细胞a 和细胞b 均为精原细胞,细胞c 为 次级精母细胞,细胞d 为精细胞,细胞e 为精子。过程①表示有丝分裂,过程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④表示变形过程。正常情况下,细胞d1 和d4 由同一个精原细胞分裂而来,染色体的数目相同,但染色体的组成不同。
(4)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即过程②。若细胞e1和e2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正常情况下应相同,如果不完全相同,其原因可能在DNA 复制时发生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交叉互换。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及减数分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下图甲是以苹果为原料生产果醋的生产工艺,乙曲线表示温度、酒精度对醋酸发酵的影响,请分析回答问题:

(1)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温度过高,酵母菌代谢减慢甚至死亡,原因是温度过高,影响______           
(2)酒精发酵转入醋酸发酵时,酒精度范围为______%,并将温度控制在______0C左右,此外还需调整的发酵条件是通入_______空气。
(3)酒精发酵初期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气泡的成分是______。在整个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趋势是:逐渐__________。
(4)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除接入合适的菌种外,还应对原料和装置分别进行____________。调整糖度,是为了给酵母菌提供丰富的______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8分)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患者十分痛苦。瑞典科学家卡尔松的研究表明,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缺乏是帕金森氏症的病因,并找到了“多巴”作为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卡尔松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现在已知“多巴”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多巴胺”;而一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为了验证“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震颤的原因”,请你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品来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一)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小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等。
(二)实验步骤:
(1)把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数量相等的A、B两组。
(2)A组注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随后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
(3)继续实验: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
(三)预测实验结果:
A组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6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转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不能穿过      进入细胞核,表明这种转运具有                性。
(2)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        具有疏水性和            具有专一性。
(3)若该细胞是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则图中未绘制的细胞器有             
(4)若该细胞为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则图示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       ,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明显可见细胞核中有     存在。
(5)研究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            (填序号)。
①脂肪细胞    ②淋巴细胞     ③心肌细胞     ④口腔上皮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桑树的叶子是一种传统中药,桑叶提取液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实验。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1)实验步骤:
①从上述大鼠中随机取出10只作为甲组,把另20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的大鼠,并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③对丙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 mL/ d,连续灌喂4 周;对甲组和乙组的每只大鼠            
                            。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④4周后,                                 
(2)实验结果: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但未标明组别。请根据上述步骤将“组别”栏补充完整(用甲、乙、丙表示)。
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组别
数量
实验开始时(mmol / L)
给药4周后(mmol / L)
    
10
3.85±1.28
3.94±2.20
    
10
18.62±3.08
10.12±2.65
    
10
19.46±3.98
19.00±2.70
(3)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7分)下图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A、a)和乙病(设基因为B、b)的遗传家系图,其中II3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且乙病在男性中的患病几率为10%。

请回答:
1.甲病属于    染色体      遗传病。
2.I1的基因型为        ,II4的基因型为            
3.II7为纯合体的几率为        ,她与II6婚配,后代患病几率为       
4.II8与一个正常女子婚配,后代患病几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5分)下图A是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模式图,其中含有两条α肽链,两条β肽链(α肽链和β肽链不同)。图B表示β肽链一端(圆圈所示部分)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①的名称是         ,写出③⑤⑦处肽键的结构式               
(2)图B所示的一段肽链由        种氨基酸缩合而成。
(3)据两图可知一条β肽链至少含有        个羧基,若两条β肽链完全相同,则一个血红蛋白分子至少含有         个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1)和(2)两个品种为基础,培育出(4)、(5)、(6)、(7)四个品种的过程。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8分):
   
(1)用<1>和<2>培育出<5>所采用的方法I和II分别称为______和_____,其培育出<5>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
(2)由<3>培育出<4>的常用方法III是___;由<4>培育成<5>的方法V称____,其优点_______。
(3)由<3>培育出<6>的常用方法IV是_______,其形成的<6>称_______。
(4)由<2>培育出<7>的方法VI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3、4小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在晴朗夏季,将大豆幼苗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的完全营养液中,并置于室外自然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0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甲所示曲线,图乙是大豆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变化曲线,图丙是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密闭小室,测定在特定光照强度下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D点代表的生理状态与图乙中______点相对应,此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图甲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______。幼苗体内有机物的量在“24 h”时比“0 h”有何变化?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_
(2)若图丙装置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当光照强度由图乙M点向N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变化时,有色液滴会______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3)如果要使用图丙装置测定该植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在不增加新的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该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①简要写出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数据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用图丙装置测量大豆幼苗在某一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由于灯光照射后会引起装置内温度改变,从而导致实验误差,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校正误差?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