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吞噬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的过程(如图所示),以下推断合理的(  )
A.DC细胞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B.DC细胞摄取抗原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运输功能
C.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能分泌淋巴因子和抗体,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D.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将有特定mRNA的合成

分析 1、根据图示分析可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能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T细胞能识别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这个过程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
2、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合成释放的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细胞也可以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参与细胞免疫,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解答 解;A、DC细胞是免疫细胞,不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A错误;
B、DC细胞摄取抗原的过程为胞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B错误;
C、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能分泌淋巴因子,但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C错误;
D、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淋巴因子,因此会有特定的mRNA合成,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以DC细胞为素材,考查免疫调节、T细胞的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代谢能力强的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高
B.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C.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D.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褐飞虱和卷叶螟是闽东地区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的两种主要害虫,青蛙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青蛙防治稻田害虫,可以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B.用性引诱剂专一诱捕褐飞虱,在短时期内,卷叶螟的种群密度会上升
C.与精耕稻田相比,弃耕稻田不受人为干扰,群落演替的速度较快
D.褐飞虱和卷叶螟与青蛙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
B.图乙的物质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红细胞
D.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城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公园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还可以利用藻类蛋白养鱼、养鸭等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图一是该人工湿地系统的碳循环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一中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成该人工湿地公园的碳循环图解.

(2)该人工湿地公园中的植物主要有:芦苇(挺水植物)、绿藻(浮游植物)和黑藻(沉水植物)等,这一现象体现了植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输入该人工湿地公园的能量是湿地中的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和流入该湿地的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该系统中CO2浓度的平衡主要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来维持的.
(3)图二表示一株水稻叶肉细胞内的C5化合物含量在夏季炎热的一天(24h)内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
①AB段和IJ段的C5含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缺乏NADPH 和ATP 所致.G点时C5化合物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CO2(物质)所致.
②D(填字母)点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白天该地区天气暂时由晴转阴所造成的.
③请建立一个坐标系,注明坐标轴名称,并绘制曲线表示图二中的DG段(10时到13时)水稻叶肉细胞内C3(3-磷酸甘油酸)的相对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设a点为10时C3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高考大联考(一)【新课标II卷】 题型: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液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B.静脉滴注的葡萄糖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C.神经细胞内液Na+浓度迅速升高时需要消耗能量

D.糖尿病、水肿、贫血、尿毒症、小腿抽搐都是内环境失调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高考大联考(一)【江苏卷】 题型:

某兴趣小组以白蒜鳞茎为实验材料,开展了“探究3-吲哚乙酸促进大蒜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1)配制浓度为10-3mol/L的3-吲哚乙酸母液。取11支试管分别编号“1~11”,用移液管取10mL母液注入11号管中。从11号试管中取出1mL母液,移入10号管内,再加入蒸馏水至10mL, 得到浓度为10-4mol/L的溶液。再从10号管内移出1mL溶液至9号管中,再加入蒸馏水至10mL,进行类似处理。分别在8~2号管内配出相应溶液。此时试管中溶液最多的试管为 号管。取1号管向其中加入 蒸馏水。

(2)取11个大小接近的蒜瓣,绑上标签,编号1~11,分别放在1~11号试管上,考虑到试管内径的差异和蒜瓣底部的形状不同,可采取 措施,使蒜瓣基部接触液面。将试管置于试管架上。

(3)将上述装置放置48h。外周环境尽可能保持低温潮湿,减少空气对流,原因是 。处理过程中要保证使蒜瓣基部接触液面。

(4)将蒜瓣取下,经 后,置于25℃同一营养液中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生根数

3

11

21

47

19

3

0

6

0

0

0

(5)实验结论:3-吲哚丁酸促进白蒜根生长的最适浓度为10-10mol/L

(6)评价:从实验设计角度看本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 ;本实验的实验结论难以成立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高考大联考(一)【江苏卷】 题型:

下图是PCR技术扩增某目的基因中,引物对与模板DNA片段结合示意图,则由一个该模板DNA片段扩增n次后,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数为( )

A.2n B.2n-2 C.2n-2n D.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威海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

B.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稳态表现在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生物圈的各个层次上

D.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异物、外来病原体也是维持稳态的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