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是独立遗传,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正常或同时患有此两种疾病的几率分别是( )
A.3/4、1/4 B.3/8、1/8
C.1/4、1/4 D.1/4、1/8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甲表示某原核细胞中一个基因进行的某项生理活动,图乙是图甲中C部分的放大。若该基因中碱基T为m个,占全部碱基的比值为n。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显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正在表达,最终可得到3条相同的多肽链
B.图乙所示核苷酸共有5种,②与③的区别是所含的五碳糖不同
C.图乙所产生的①上,其中胞嘧啶至少含有1/(n-2m)
D.图甲未体现生物界中心法则的所有过程,可看出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a到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广东深圳市六校联盟高三高考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现欲从海洋底泥中分离分解三丁基锡的微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能降解三丁基锡的微生物菌种,可在被三丁基锡污染的海洋底泥中取样,并应选用以 为碳源的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除含有碳源外,培养基还应含有 、 、无机盐和蒸馏水等。
(2)实验过程中,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可以采用干热灭菌法来灭菌,原因是 。
(3)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两种,但只有 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运用该方法计数的结果往往比实际数目 (填“高”或“低”)。在平板划线操作中,接种环在使用前要先灼烧,其目的是 ,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都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其目的是 。
(4)将获得的3种待选微生物甲、乙、丙分别接种在含少量三丁基锡的相同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其他营养物质充裕、条件适宜),观测从实验开始到微生物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甲、乙、丙分别为33小时、15小时、46小时,则应选择微生物_______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武威二中高二下学期段考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证明( )
(1)DNA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2)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5)DNA是遗传物质
(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1)(2)(3)(4) B.(2)(3)(5)
C.(1)(4)(6) D.(4)(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武威二中高二下学期段考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健康小鼠会使之生病和死亡( )
A.加热杀死的
B.活的,但缺乏多糖荚膜
C.加热杀死的有多糖荚膜的肺炎球菌和缺乏多糖荚膜的肺炎球菌的混合物
D.既缺乏多糖荚膜又加热杀死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福建永安市高三毕业班质检a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4年西非国家爆发埃博拉疫情。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其早期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烧、身体虚弱、肌肉疼痛、头疼及嗓子疼,后期症状会发展为呕吐、腹泻及肝肾功能受损,有时伴有体内和体外出血,死亡率高达9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埃博拉病毒感染机体时往往先通过 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散播,再通过 免疫起作用。
(2)患者出现发烧症状,机体会将信息反馈给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体温。从发烧状态恢复到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产热量 (“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3)患者出现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若机体出现脱水症状,则患者 增大,位于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这种变化,并进行相应调节, 激素分泌量会增加,使尿量减少。
(4)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疫苗临床实验。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人体后,使体内产生初次免疫应答,两次或多次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 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有丝分裂的全过程都能看到染色体 | |
B. |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 |
C. | 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 |
D. | 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