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 |
B. | 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 |
C. | 染色体的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
D. |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 解:A、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A错误;
B、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染色体的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
D、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t1之前,酵母菌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
B. | 在t1之前,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既有[H]的产生,也有[H]的消耗 | |
C. | 在t1〜t2时段,无氧呼吸是酵母菌单位时间内消耗葡萄糖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 |
D. | 在t2〜t3时段,乙醇含量过高是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吉林松原油田高中高一下(期初开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生物小组在密闭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CO2含量、O2含量及CO2吸收速率进行了24h测定,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则以下说法有几种是正确的是( )
A.c、e两点的光合速率为零
B.c、d之间的区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C.de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D.进行细胞呼吸的区段只有ab段和f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吉林松原油田高中高一下(期初开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疟原虫寄生在人的红细胞中。为了确诊是否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病,就要让红细胞破裂。下列方法最适于让红细胞破裂的是( )
A.用超声波冲击红细胞
B.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
C.将红细胞置于1%的NaCl溶液中
D.用激光照射红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吉林松原油田高中高一下(期初开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草履虫体内既含DNA又含有RNA。将草履虫体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 )
A.一种五碳糖 B.5种含氮碱基 C.4种核苷酸 D.8种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E点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后害虫种群的K值变小 | |
B. | 害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 |
C. | 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发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 |
D. | 从B点到E点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 |
B. | 构成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蛋白质 | |
C. | 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 |
D. |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都含有镁元素 | |
B. |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 |
C. | 可用无水乙醇提取 | |
D. | 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色素吸收绿光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