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一种主要的农作物,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科学家在玉米育种中和栽培中作了大量的研究。下图是关于玉米培养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取玉米幼苗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如图A→C,发育成植株D,取D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成幼苗如图E→F,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发育成为植株G。从生殖方式上分析,A→D属于______生殖。从细胞分裂方式上分析,E→F过程中进行了______分裂。
(2)若用14C标记CO2分子,则14C在玉米光合作用过程中,将依次出现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淀粉产生在__________细胞内。
(3)收获时我们发现,有的健壮玉米穗上的籽粒缺少,分析其原因最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即使土壤中矿质营养丰富,但在非常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玉米上部叶片也容易出现矿质营养缺乏症,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现有带叶脉的玉米和水稻两种植物叶横切片,但未贴标签,请写出鉴定是玉米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固定CO2形成的C4化合物的含量如下图所示,请在图中绘出C3化合物中14C含量的变化曲线。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部的某些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越来越少,土地越来越干旱,农作物的产量不断下降,有时甚至颗粒无收。
(1)干旱将直接导致农作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在干旱的环境中,农作物的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吸水,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实验表明,为农作物外施适宜浓度的某种植物激素溶液能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这种激素最可能是____。
A.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4)选育抗旱品种是提高农作物抗旱性的基本措施。研究人员通过诱变育种得到一种玉米突变体,经过反复实验,确定该突变体有一细胞核基因能显著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有人计划利用此基因来改造已有的高产但不耐干旱的玉米品种,使其适宜在干旱地区种植,可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如果要利用该基因去改造烟草,那么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5)有的地区极其干旱,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村民迁出后,弃耕的农田随着时间推移,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将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部的某些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越来越少,土地越来越干旱,农作物的产量不断下降,有时甚至颗粒无收。
(1)干旱将直接导致农作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在干旱的环境中,农作物的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吸水,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实验表明,为农作物外施适宜浓度的某种植物激素溶液能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这种激素最可能是____。
A.生长素 | B.赤霉素 | C.细胞分裂素 | D.脱落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部的某些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越来越少,土地越来越干旱,农作物的产量不断下降,有时甚至颗粒无收。
(1)干旱将直接导致农作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在干旱的环境中,农作物的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吸水,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实验表明,为农作物外施适宜浓度的某种植物激素溶液能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这种激素最可能是____。
A.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4)选育抗旱品种是提高农作物抗旱性的基本措施。研究人员通过诱变育种得到一种玉米突变体,经过反复实验,确定该突变体有一细胞核基因能显著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有人计划利用此基因来改造已有的高产但不耐干旱的玉米品种,使其适宜在干旱地区种植,可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如果要利用该基因去改造烟草,那么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5)有的地区极其干旱,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村民迁出后,弃耕的农田随着时间推移,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将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