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石油成分“多环芳烃菲”的菌株 Q,步骤如 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步骤①-③中,培养液中需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
B. 步骤①-③中,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充分振荡,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C. 步骤①-④是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目的菌株
D. 步骤④中每一区域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才可从上一区域末端划线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菌株Q的主要步骤.其中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筛选出菌株Q;该过程还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目的有两个,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步骤④表示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的过程,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
步骤①~③中应为选择培养,分离获得能降解石油成分“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因此培养液中需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A正确;步骤①~③中,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充分振荡,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B正确;步骤①-④是先稀释菌液,再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目的菌株,C错误;步骤④是平板划线,其中为防止杂菌污染,每一区域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同时为了防止菌种被烫死,需待其冷却后才可从上一区域末端划线,D正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是果蝇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乙是其卵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③和⑥时期
B. 图甲中的③和⑤时期的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相同
C. 图乙所示的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 图乙所示的染色体行为发生在图甲中的①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氧浓度为a、b、c、d的遮光条件下,某同学分别测定了马铃薯进行细胞代谢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并绘制了如下柱形图。下列判断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该实验中使用的材料是马铃薯块茎,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B.氧浓度为a时,该实验中马铃薯光合强度远小于呼吸强度
C.氧浓度为b时,马铃薯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D.在氧浓度为d时,该实验中马铃薯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HIV侵染T细胞后,HIV的RNA须利用自带的逆转录酶合成双链DNA,然后再表达出核衣壳等蛋白质,经组装产生子代HI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IV可利用注入T细胞的RNA为模板翻译蛋白质
B. 注入的RNA与逆转录合成的DNA的一条链相同
C. HIV遗传信息的表达需要经过DNA→RNA的过程
D. HIV的RNA在T细胞中合成,逆转录酶由其自身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坐标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6∶5
B. 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5 h和第3 h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C. 甲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无氧呼吸
D. 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蓝藻细胞只属细胞层次
B. 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 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膜
D. 蓝藻细胞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人体健康的保障,下列疾病哪一项不是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改变引起的是(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 ① B. ④ C. ② D. 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R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 B.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C. 是核酸的一种 D. 由C、H、O、N、P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