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同学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选择了10℃、20℃、30℃、40℃、50℃、60℃和70℃的温度梯度,在其他条件都一致的情况下,发现40℃时洗涤效果最好,由此可以得出()
A.40℃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B.40℃不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C.40℃时该酶的活性最高
D.不能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曲线Ⅰ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Ⅱ表示其死亡率。则( )
A. 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曲线增长,c点之后呈“S”型曲线增长
B. 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点对应的时期
C. 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
D. 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过程能双向进行的是
A. 植物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 葡萄糖在组织液和肝脏细胞内液之间的运输
C. 完成反射的过程中,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D. 完成反射的过程中,兴奋在传入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初次接触花粉时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B. 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淋巴细胞
C. 是否具有细胞核可区别成熟红细胞与T细胞
D. 衰老和破损细胞的清除需免疫系统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中A.B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请回答相关问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形式传导,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高浓度海水中,图2中B点值将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图1中共有_____个完整突触,若图1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________(填“延长”、“缩短”或“不变”)。
(3)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_ (用字母、箭头表示)。不能反方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处兴奋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
(4)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的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表示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甲、乙、丙、丁、戊、己代表不同的有机物,1、2、3、4代表组成大分子物质的单体。
(1)请绘出甲中相邻两个单体间和丙(肽链)中相邻两个单体之间相连的示意图。______
甲 | 丙 |
(2)若丙中某一肽链为60肽,丙氨酸的个数及位置如图,脱掉丙氨酸,则所能形成的有机物中,肽键数目减少___个,氨基数目增加_____个。
(3)图中具有特异性的物质有___________(甲、乙、丙、丁、戊、己、1、2、3、4)。
(4)从分子水平分析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从进化的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是由于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种群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5)图2结构有三条多肽链,271个氨基酸,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R基中的巯基(—SH)脱氢形成的一个二硫键(—S—S—)。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I~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 1 具有水分减少、代谢 减慢的特征,细胞 2 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 I 和过程Ⅲ遗传物质均未发生改变
B. 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
C. 细胞 2 与正常肝细胞相比,代谢旺盛,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活性更高
D. 效应 T 细胞作用于细胞 1 和细胞 2 使其坏死,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后,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层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A.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B.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肝菌内
C.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D.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黄帝内经》中,五谷被称之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 现代常用汉语中,通常说的五谷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对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而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科研工作若对五谷中的荞麦和水稻的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系列实验研究如下:
实验一:研究人员为探究荞麦主茎颜色、花柱长度和瘦果形状的遗传规律,以自交可育的普通荞麦纯种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合 | 亲本 | F1表现型 | F2表现型及数量 | F2理论比 |
甲 | 绿茎尖果X绿茎钝 | 红茎尖果 | 红茎尖果271 红茎钝果90 绿茎尖果211 绿茎钝果72 | ? |
乙 | 花柱长X花柱同长 | 花柱同长 | 花柱同长126 花柱长34 | 13:3 |
实验二:进一步对主茎颜色与花柱长度进行研究,结果如图。
实验三:水稻的高杆对矮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某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高杆抗病和纯合矮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测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如下结果:商杆抗焫;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4: 1:1:4。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一可知,三对相对性状中,最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主茎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两对等位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红色,那么实验一甲组合的F2理论比是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二的实际结果分析,红茎花柱长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用图中表示基因型的方法表示)。
(4)根据实验三分析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_________(填“遵循”和“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5)有人针对实验三实验结果做出了如下假说:
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为AB:Ab:aB:ab=4:1:1:4。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若上述假说正确,则用F1自交,其后代中aabb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