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如图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请分析回答: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所以,它属于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3)制作果酒,需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制作果酒后制作果醋,应将温度控制在.分别写出与果酒果醋制作有关的反应方程式: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C2H5OH+O2$\stackrel{酶}{→}$CH3COOH+H20.
(4)甲装置中,A液体是葡萄汁,NaHCO3溶液的作用是;若用乙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的优点是既能及时吸收(发酵产生的)CO2,又能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5)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frac{1}{3}$的空间,这是因为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6)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严格,含有醋酸杆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杆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不能.

分析 1、分析题图:图示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甲装置中,A为葡萄汁,能为酵母菌提供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NaHCO3溶液能够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乙装置需要定期拧松瓶盖排气.
2、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stackrel{酶}{→}$2CO2+2C2H5OH+能量.
3、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解答 解:(1)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所需的菌种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3)制作果酒,需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制作果酒后制作果醋,应将温度控制在30-35℃.果酒制作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果醋制作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C2H5OH+O2$\stackrel{酶}{→}$CH3COOH+H20.
(4)甲装置中,A液体是葡萄汁,NaH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若用乙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每隔12小时左右(一定的时间)将瓶盖拧松一次.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的优点是既能及时吸收(发酵产生的)CO2,又能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5)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frac{1}{3}$的空间,这样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6)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杆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因为酒精发酵时是无氧环境,而醋酸发酵需有氧.
故答案为:
(1)兼性厌氧型
(2)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3)18-25℃30-35℃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     C2H5OH+O2$\stackrel{酶}{→}$CH3COOH+H20
(4)葡萄汁     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 每隔12小时左右(一定的时间)将瓶盖拧松一次       既能及时吸收(发酵产生的)CO2,又能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5)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6)不能

点评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
B.观察该细胞的叶绿体的分布时,可直接用高倍镜观察
C.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D.可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该细胞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内的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中两种膜结构在晴朗的白天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I表示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B.图I中的[H]来自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图II中产生的O2分子进入同一个细胞被利用需穿过4层生物膜
D.小麦根尖细胞中也可发生图II所示的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以致西方发达国家把它列为第三号“杀手”.治疗该病的胰岛素过去主要从动物(如猪、牛)中获得,自20世纪70年代遗传工程(又称基因工程)发展起来以后,人们开始采用这种高新技术生产胰岛素,其操作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可概括为“四步曲”,即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2)图中的质粒存在于细菌细胞内,在基因工程中通常被用作运载体,从其分子结构可确定它是一种环状DNA.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律,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把图中甲与乙拼接起来(即重组).
(4)细菌进行分裂后,其中被拼接起来的质粒也由一个变成两个,两个变成四个…质粒的这种增加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DNA扩增.目的基因通过活动(即表达)后,能使细菌产生治疗糖尿病的激素,这是因为基因具有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它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1表示某个生物体的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的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请回答:

(1)处于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2)图2中乙、丙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3)图2中丙细胞含有0对同源染色体,甲细胞中的DNA分子数为8,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分裂的中期期,产生的子细胞是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或两个极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蚕豆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子在破土前质量一直在减小
B.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为线粒体基质
C.48h后细胞呼吸底物除了糖类外,可能还有脂肪等
D.12~24h期间,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为需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麦中光颖和毛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T表示),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R表示),两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现有光颖抗锈病和毛颖不抗锈病个体杂交,F1全为毛颖抗锈病,F1自交,F2出现四种性状:毛颖抗锈病、光颖抗锈病、毛颖不抗锈病、光颖不抗锈病.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毛颖和抗锈病是显性状性.
(2)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有TR、Tr、tR、tr,F2中毛颖不抗锈病植株所占比例是$\frac{3}{16}$,F2光颖抗锈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frac{1}{3}$.
(3)F2中要获得TTRR的小麦10株,F2群体理论上至少应有160株.
(4)选F2中光颖不抗锈病植株与毛颖抗锈病双杂合子植株杂交,后代出现光颖抗锈病纯合子的比例是$\frac{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变化情况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从叶绿体运输到相邻细胞的线粒体内被利用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
B.抗体的合成与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具膜细胞器有关
C.mRNA上的遗传信息被tRNA翻译后流向蛋白质
D.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新乡一中高二下第十次周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①实验前B<A<C ②实验前B>A>C ③实验后B≥A=C ④实验后B>A>C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