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胰岛素主要通过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 | |
B. |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和垂体 | |
C. | 饮水不足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产生量会增加 | |
D. | 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可以阻断TSH的效应,体内含有该抗体的患者的血液中TSH含量应比正常值低 |
分析 1、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2、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3、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解答 解:A、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及转变成非糖物质,且能抑制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进而降低血糖,酶才具有催化作用,A错误;
B、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靶器官),B错误;
C、饮水不足时,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的量会增加,C正确;
D、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能破坏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阻断TSH发挥作用,则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功能减弱,则TRH和TSH含量升高,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萝卜的根形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扁形块根。F1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A.9/16 B.1/2 C.8/9 D.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父本 | 母本 | 子一代 | |
第1组 | 一株矮茎 | 一株矮茎 | 高茎、矮茎(数量未统计) |
第2组 | 一株高茎 | 一株高茎 | 305高茎、98矮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工诱导的突变基因都是有利的 | |
B. | 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 |
C. | 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 | |
D. | 在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频率是很低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 | 装置 | 实验30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
测定植物呼吸速率 | 甲装置 乙装置 | 左移(填左移或右移)15厘米 右移0.5厘米 |
测定植物净光合速率 | 甲装置 | 右移(填左移或右移)45厘米 |
乙装置 | 右移0.5厘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 |
B. | 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 |
C. | 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 |
D. | 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绝大多数蛋白质是由约20种氨基酸组成 | |
B. | R基的不同是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分类依据 | |
C. | 蛋白质的功能不同的原因是组成其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次序不同所致 | |
D. | 氨基酸之间以肽键相连形成肽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0种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不同 | |
B. | 每种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 |
C. | 在氨基酸中,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 |
D. | 氨基酸是一种具有酸、碱两种性质的化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