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主要是由植物的
 
(部位)合成,运输到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主要作用是促进
 
,从而可以起到延缓植物衰老的作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与另一种植物激素
 
配合使用.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
 
;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实验处理的自变量是
 
 

(4)实验Ⅰ和实验Ⅱ的结果表明,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将
 
(促进/抑制)B叶生长,对照处理是
 

(5)实验II、Ⅲ、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专题:
分析:1、根据图1分析,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植物自身体内的细胞分裂素(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也是用于排除外来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图2显示,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是“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Ⅱ、Ⅲ和Ⅳ组比较说明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是“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3、Ⅱ、Ⅲ、Ⅳ三组中,A叶片的数目分别为2、1、0,对应B叶片的面积递减,说明A叶片数量越少B叶片生长越慢.
解答: 解:(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根系和幼芽产生的植物激素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为避免其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必须除去;实验目的是探究细胞分裂素的作用,需要突出细胞分裂素的作用,若用营养液,外来营养物质对植株的生长也会有一定的作用,不能凸显出细胞分裂素的作用.
(3)由图2可知细胞分裂素处理叶片的部位不同,且不同插条上去除的A叶片数目不同,故此是自变量.
(4)由图可知B叶实验组叶片面积小于对照组,应对B叶片是抑制作用,对照处理应用蒸馏水处理相对应部位的叶片.
(5)由图2可知A叶片数量越少,B叶面积相对值越小说明生长越慢.
故答案为:
(1)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      
(2)减少植物自身产生的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防止外来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细胞分裂素处理叶片的部位;  不同插条上去除A叶的数目
(4)抑制      用蒸馏水处理对应部位的叶片
(5)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点评:本题以示意图形式考察学生的实验设计与分析应用能力,主要考察验证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思想等相关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取自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的正常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图.关于此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基因1~8中只有一个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则该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2
B、图中7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定相同,mRNA一定完全不同
C、图中8种基因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组成这些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此图可用于说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基因组成上看,该果蝇能形成8种配子
B、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D、d间自由组合
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时,测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不考虑性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1表示“华恢1号”抗虫水稻主要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杀虫基因通过①~④,最终在宿主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叫做
 

(2)组建理想的载体需要对天然的质粒进行改造.图2是天然土壤农杆菌Ti质粒结构示意图(示部分基因及部分限制酶作用位点),据图分析人工改造质粒时:
①要使抗虫基因能成功表达,还应插入
 
 

②用限制酶Ⅰ处理,其目的是:去除质粒上的
 
 
(基因),保证T-DNA进入水稻细胞后不会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③若用限制酶Ⅱ分别切割经过②过程改造的理想质粒和带有抗虫基因的DNA分子,并构成重组Ti质粒.分别以含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已成功导入抗虫基因的水稻胚细胞,观察到的细胞生长的情况是
 

(3)若限制酶Ⅱ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黏性末端为,则该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型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1)该代谢产物能够使细胞液的渗透压
 
(填“增大”或“减小”).
(2)这种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3)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r:ATAAGCATGACATTA;R:ATAAGCAAGACATTA.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
 
.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是通过
 
实现的.
(4)已知抗旱型(R)和多颗粒(D)属于显性性状,且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型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型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
①F2抗旱型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所占比例是
 

②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型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从理论上讲F3中旱敏型植株所占比例是
 

③某人用一植株和一旱敏型多颗粒的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性状的统计结果显示抗旱:旱敏=1:1,多颗粒:少颗粒=3:1.若只让F1中抗旱型多颗粒植株相互受粉,F2的性状分离比是
 

(5)请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利用抗旱型少颗粒(Rrdd)和旱敏型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作亲本,通过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型多颗粒杂交种(RrDd),用文字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利用卵细胞培育二倍体是某类动物育种的重要技术,其原理是经辐射处理的精子入卵后不能与卵细胞核融合,只激活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代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关键步骤包括:①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②卵细胞染色体二倍体化等.请据图回答:

(1)经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
 
变异.
(2)卵细胞的二倍体化有两种方法.用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
 
;用方法二获得的子代通常是杂合二倍体,这是因为
 
 发生了交叉互换造成的.
(3)用上述方法繁殖鱼类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可判断其性别决定机制.若子代性别为雌性,则其性别决定为
 
型;若子代性别为雄性,则其性别决定为
 
型(YY、WW个体不能成活).
(4)已知金鱼的正常眼(A)对龙眼(a)为显性,基因B能抑制龙眼基因表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偶然发现一只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大量繁殖,子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
 
;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雄鱼与该雌鱼杂交,子二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研究者发现,人体鼻腔中的嗅觉细胞(又称嗅觉神经元)产生了特化结构--纤毛,这些纤毛表面存在蛋白A,该蛋白能和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结合.
(1)产生嗅觉的反射弧中嗅觉细胞属于
 
.嗅觉神经元特化产生的纤毛是一种细胞突起,该种突起属于嗅觉神经元的
 
.为嗅觉神经元产生兴奋供能的细胞结构主要是
 

(2)研究者只针对嗅觉细胞进行研究,很快就找到了控制蛋白A的所有基因.这样做明显缩小了研究范围,因为嗅觉细胞已经发生
 
,控制蛋白A的基因会在这些细胞中
 
,从而产生不同种类的嗅觉细胞.
(3)研究者发现人类能够辨别的气味约1万种,蛋白A却仅有1000种,控制蛋白A的基因在每个嗅觉细胞只表达一种.由此推测,蛋白A作为细胞膜上的
 
可与挥发性有机物结合,它们需要
 
才能共同识别某一种气味,产生兴奋,传到高级神经中枢,从而使人类对多种多样的气味形成不同的嗅觉.
(4)嗅上皮是由嗅觉细胞组成的,狗的嗅上皮总面积约为人体嗅上皮总面积的34倍,由此可知,狗比人类嗅觉灵敏度高的原因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生物学科历史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温特通过实验法证实了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B、林德曼利用调查法和系统分析法发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特点
C、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