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请回答下列有关调查活动或实验的一些问题:
(1)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生态缸必须是透明,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并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
(2)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两种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计数,以采用抽样检测方法.

分析 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或血细胞)采用抽样检测法,其步骤为培养→抽样到计数板→显微计数→计算.

解答 解:(1)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生态缸必须是透明、封闭,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并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
(2)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方法,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酵母菌进行取样计数.
故答案为:
(1)透明                  比例关系
(2)标志重捕法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3)抽样检测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每天定时取样,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
B.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上后,再盖上盖玻片
C.培养后期的样液一般需要稀释后再取样计数
D.对压在方格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  )
A.洋葱B.HIVC.蓝藻D.黑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一为下丘脑部分调节功能示意图,图二为图一中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A、B分别表示神经和血管.科学家为了探究下丘脑对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选取了生理状态良好的成年家兔25只(2.5kg/只),随机分为5组(甲、乙、丙、丁、戊),每组5只,戊组为对照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所示,向甲组家兔体内注射性激素的生理溶液,可使甲组家兔最快表现出相应的性行为.实验中空白对照组的处理是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2)将乙组家兔的结构A切断(如图二所示),测定家兔的日均排尿量.则乙组兔的日均排尿量将增加.一段时间后,给乙组家兔注射抗利尿激素的生理溶液,家兔的排尿量又恢复正常.该实验表明下丘脑通过神经(选填“神经”或“激素”或“神经-体液”)控制垂体后叶释放相应激素,进而调节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控制尿液量.
(3)切断丙组家兔下丘脑与大脑皮层间的联系,测定家兔的体温.则丁组家兔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保持基本稳定.
(4)如图二所示,将丁组家兔的结构B结扎,再将家兔转移至寒冷环境中.一段时间后,从颈部位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液中有关激素的含量.则丙组兔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变化情况分别为略有下降、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B.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类化学物质
C.植物激素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很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B.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
D.在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某两支试管的反应速率相同,这两支试管所处的环境温度可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B.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可通过观察菌落特征得出结论
C.提纯的S型菌DNA经DNA酶处理后,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D.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思路是将细菌内的物质分开后分别检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肝细胞能将甲醛转化成甲酸而具有解除甲醛毒害的功能,同时,肝细胞在代谢过程中自身也会产生少量甲醛.研究人员为验证肝脏的这种解毒功能而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设计如下(﹡表示还没完成的实验步骤),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各组甲醛含量.
组别培养环境肝脏小块(数目相同)
A组含1.0mmol/L甲醛的培养液
B组含1.0mmol/L甲醛的培养液
C组不含甲醛的培养液
(1)表中,除A组外,还需放置肝脏小块的是C组.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曲线).

(3)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甲醛可诱发染色体形态异常,研究人员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新培养的具有分裂能力的正常淋巴细胞悬液3等份,备用.
②按上表分组要求,培养肝脏一段时间,然后取A、B、C三组的等量(肝脏)培养液,分别加入到备用的甲、乙、丙三组淋巴细胞悬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再分别取三组淋巴细胞染色、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③实验结果:淋巴细胞染色体形态出现异常的是B,而其他两组正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宁夏银川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问题: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 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

(2)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 (填“会”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