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 |
B. |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 |
C. | 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可称生殖隔离 | |
D. | 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从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A、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A正确;
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
C、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地理隔离,C错误;
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能够在生存斗争中保留下来,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膜的类别 物质种类 | 蛋白质(%) | 脂质(%) | 糖类(%) |
变形虫细胞膜 | 54 | 42 | 4 |
小鼠肝细胞膜 | 44 | 52 | 4 |
线粒体外膜 | 52 | 48 | 含量很少 |
线粒体内膜 | 76 | 24 | 含量很少 |
菠菜叶绿体内圆饼状薄膜 | 70 | 30 | 含量很少 |
A. |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 |
B. | 活细胞中,膜上的蛋白质、脂质的含量可能是不断变化的 | |
C. | 线粒体内膜的功能比外模的复杂 | |
D. | 细胞膜上的糖类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大豆种子--蛋白质鉴定 | B. | 花生种子--油脂鉴定 | ||
C. | 甘蔗--还原糖鉴定 | D. | 白面馒头--淀粉鉴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 |
B. | 该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等位基因分离 | |
C. | 该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不具有同源染色体 | |
D. | 该细胞在此之前发生了交叉互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处理方法 | W+甲+培养液 | W+乙+培养液 | W+丙+培养液 | W+丁+培养液 | X+甲+培养液 | X+乙+培养液 | X+丙+培养液 | X+丁+培养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代表人体细胞中糖原或淀粉的水解 | |
B. | ②过程后,葡萄糖分子中少部分化学能存在于丙酮酸中 | |
C. | ③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 |
D. | ④过程产生的乳酸可在原细胞中再生成葡萄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11月(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摩尔根在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中运用了类比推理方法
②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XY)患者,这一定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③若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为四倍体细胞
④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则甲、乙两桶的彩球数要相等.
A.①② B.③④ C.②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