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博来霉素(BLM)是一种由轮枝链霉菌(一种原核生物)合成分泌的多肤类抗生素,能与肿瘤细胞DNA结合导致其脱氧核苷酸链断裂,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LM分泌前须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
B.采取诱变育种方法能获得高产BLM菌株
C.长期使用BLM导致肿瘤细胞产生抗药性变异
D.BLM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分析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此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生物变异是不定性的,在使用药物之前就存在,药物只能对生物抗药性变异进行筛选.
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

解答 解:A、BLM是一种原核生物产生的,而原核细胞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
B、诱变育种能改良生物的性状,因此采取诱变育种方法能获得高产BLM菌株,B正确;
C、BLM不能导致肿瘤细胞产生抗药性变异,只能对肿瘤细胞的抗药性进行筛选,C错误;
D、BLM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诱变育种、免疫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明确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识记诱变育种的原理及优点;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并与DNA结合
B.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
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鉴定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D.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原理:秋水仙素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细胞不能正常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新野三高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 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 的结果.

(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是因为 .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所示.

(1)从用途上来说,Ⅰ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仅以淀粉作为(唯一)碳源;从物理状态上来说,Ⅱ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一般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
(2)进行①过程的目的是稀释;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3)Ⅰ、Ⅱ号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先调节PH,后灭菌;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4)部分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应挑出透明圈大(大或小)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控制性状的基因用B、b字母表示),请据图回答
(1)致病基因位于常 染色体上,是隐性基因.
(2)Ⅱ4和Ⅱ5的基因型分别是bb   和BB或Bb.
(3)Ⅱ4若与一患病女子婚配,则生出病孩的几率在理论上是$\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组分,影响着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释放的研究结果.请回答:
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g•kg-1土壤微生物含碳量(g•kg-1微生物呼吸速率(CO2/mg•kg-1h-1微生物代谢熵
(mg•g-1•h-1
草丛90.040.3560.2750.77
灌丛97.481.5420.8440.55
次生林63.552.9311.2750.44
成熟林22.732.2432.265
(1)将无机环境中的CO2转化为生物群落中有机碳的主要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可属于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2)草丛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 现象.与草丛相比,灌丛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原因是群落的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3)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时,为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取样时应该选取多个样方,然后将多个样方实测数据的平均值记录在上表中.
(4)实验结果表明,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过程中,植被类型为次生林 阶段时土壤微生物含碳量最大;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在成熟林阶段最小,最可能的原因是此阶段微生物呼吸作用强,有机碳被快速分解.
(5)土壤微生物的代谢熵是指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含碳量的比值,代谢熵越低,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效率就越高.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成熟林中微生物代谢熵的值高于次生林,微生物对有机碳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成熟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下,科研人员探究了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植物类型(或植物种类)、CO2浓度和O2浓度.
(2)某人拟利用下列材料用具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较低和较高氧气浓度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玉米幼苗3株,适宜浓度的完全培养液(含植物生长的全部必需无机盐离子),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维持CO2含量在大气水平),培养装置,照明灯,O2发生器等.
实验步骤:
①组装培养装置并编号为甲、乙、丙.
②向甲、乙、丙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完全培养液和NaHCO3溶液,振荡摇匀,各放入1株玉米幼苗.
③向装置甲、乙中分别充入相同体积的4%O2和50%O2,丙组充入相同体积的21% O2作为对照.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实验过程中保持培养液的有氧环境.
⑤观察记录实验数据,比较得出结论.
结果与结论(略).
讨论:为尽量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对实验材料的处理应注意:
a.幼苗应生长良好且长势一致;
b.进行平行重复实验(或每组需用多株玉米幼苗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微山湖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作为生态系统的微山湖,其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2)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微山湖中决定绿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4)沼虾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除排泄物外还有尸体和下一营养级的粪便.
(5)从图乙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g,则最少需要藻类240kg.
(6)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  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较理想的藻类是绿藻,理由两种藻类吸收磷元素的量相当,绿藻在碱性水体中藻毒素含量低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理由是此时植食性与肉食性比例为3:1,以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高,能量利用率也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腺嘌呤脱氧核苷B.ATP中含有的糖是六碳糖
C.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