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在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与纺锤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A.内质网B.核糖体C.中心体D.高尔基体

分析 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提供能量)、高尔基体(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壁)、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
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解答 解:A、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与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无关,A错误;
B、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与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无关,B错误;
C、中心体与纺锤体形成有关,C正确;
D、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分泌有关,与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无关,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及功能,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人体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人体耳垂离生(A)对连生(a)为显性,眼睛棕色(B)对蓝色(b)为显性.一位离生耳垂棕眼的男性与一位离生耳垂蓝眼的女性婚配,生有一个连生耳垂蓝眼的女儿.如果他们再生一胎,为耳垂离生棕眼儿子的概率为(注: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A.$\frac{3}{8}$B.$\frac{3}{16}$C.$\frac{3}{32}$D.$\frac{3}{6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层粘连蛋白是一种大型的糖蛋白,由一条重链(α)和两条轻链(β1、β2)通过二硫键交联而成.若将层粘连蛋白彻底水解,不可能产生的物质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植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属于(  )
A.细胞分化B.细胞衰老C.细胞凋亡D.细胞癌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古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蚕丝的基本组成单位通式为-CO-NH-
B.蚕丝的形成过程中有脱水缩合反应
C.蚕丝在细胞中的合成不受基因控制
D.蚕丝的主要成分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无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美国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张进团队于2016年10月19日在美国生殖医学学会会议上正式宣布,世界首个细胞核移植“三父母”男婴已于2016年4月诞生.如图是该男婴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来自甲和丙,对捐献者乙的卵母细胞的操作方法显微操作去核,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过程③中防止多精入卵的屏障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判断卵子受精完成的重要标志是雌雄原核的融合.
(3)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要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再移植到母体内,早期胚胎发育到囊胚阶段的某一时刻,会冲破透明带,称之为“孵化”.
(4)上述“三亲婴儿”技术的好处之一是可避免母亲甲细胞核(填“细胞核”或“细胞质”)中的缺陷基因传给下一代.④过程为早期胚胎培养技术.
(5)PCR技术可用于产前基因诊断,若某双链DNA分子扩增过程中消耗引物分子14个,则DNA扩增了3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池塘生态系统中人工养殖了多种鱼,其中某种鱼(A鱼)不同年龄阶段食性不同,幼年A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成年A鱼主要以小鱼(包括幼年A鱼)、小虾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年A鱼和幼年A鱼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B.成年A鱼和幼年A鱼可能因为食物主要来源不同,在池塘中存在垂直结构
C.增加池塘中养殖物种的丰富度就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frac{1}{4}$的细胞质
B.受精作用实质的是精核和卵细胞核的融合
C.因为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所以它们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
D.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完全没有携带细胞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