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适宜的光照下,利用人工气候室分别设置两种CO2浓度和两种施氮量的实验处理,实验材料分为四组,每一组种植10盆。在小麦抽穗期选择晴天,用光合作用测定仪于上午8:30-11:30连续7天进行净光合速率的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CO2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阶段,该阶段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在没有光条件下进行。
(2)由上图可知施氮肥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_________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如果某同学要测定施氮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可取叶片5克放入研钵加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研磨,同时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以提取色素,后再用___________法分离出叶绿素进行测定。
(3)在实验2的研究过程中测定光合速率每天选定8:30-11:30这一时间段是为了控制光照强度、温度等_____________变量。
(4)在施加200mg·kg-l氮素肥料的情况下,E[CO2]条件下积累有机物的量是A[CO2] 条件下的____倍(保持小数点后1位)。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省黔南州三校高三12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和所利用到的实验方法都正确的是:
科学家 | 科学发现 | 实验方法 | |
A | 沃森、克里克 | DNA的半保留复制 | 假说演绎法 |
B | 沃森、克里克 | DNA的双螺旋结构 | 物理模型建构法 |
C | 艾弗里 | 格里菲斯提出的“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
D | 摩尔根 | 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 类比推理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鄂豫晋陕冀五省高三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a、b、c、d为细胞器,3H-亮氨酸参与图示过程合成3H-X。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中,膜面积会发生变化的细胞器有a、b、d
B.3 H-X分泌到细胞外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C.图中含有核酸结构的细胞器是a、c
D.c中有多种酶,它们分子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指导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大同市高一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下列生物分类错误的是 ( )
①颤藻 ②酵母菌 ③变形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HIV
⑦大肠杆菌 ⑧甲型H1N1流感病毒 ⑨肺炎双球菌
A.无核糖体的生物是⑥⑧
B.具核膜的生物只有③④⑤
C.①⑦⑨有核糖体但无染色体
D.①④⑤是自养型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大同市高一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右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培养瓶中气体 | 温度(℃) | 离子相对吸收量(%) |
空气 | 17 | 100 |
氮气 | 17 | 10 |
空气 | 3 | 28 |
A.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B.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C.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原因的是
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
B.先分析两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
C.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D.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B.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C.该细胞在蔗糖溶液中一定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该细胞无叶绿体,所以该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研人员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生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湖泊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和温度
B.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是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具体表现
C.四个月份中,9月份每一水层有机碳生产率均比其他月份高
D.当水深超过-0.6m时,7月份的有机碳生产率均低于其他月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1:欧文顿的实验:19世纪末(1895年),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这实验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
资料2:1917年欧文·朗缪尔(Langmuir)将提取的膜质铺展在水盘的水面上,发现脂在水面上形成一薄层,单脂层亲水的头朝向水面,疏水的尾背离水面。于是他提出: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结构既有疏水基团(尾部),又有亲水基团(头部)。因为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所以在水—空气界面上磷脂分子是“头部”向下与水面接触,尾部则朝向空气一面。这样磷脂分子可以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展开为一层。
(1)请画出磷脂分子模型。
(2)画出磷脂完全浸没在水中的分布情况。
资料3:戈特(Gorter )和格伦德(Grendel)对血影的研究:1925年,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分离纯化了红细胞,从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中抽提脂类,按朗缪尔的方法进行展层,并比较展层后的脂单层的面积和根据体积所推算的总面积,发现提取的脂铺展后所测的面积同实际测量的红细胞的表面积之比为(1.8~2.2):1,约为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___________组成。
资料4: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1970年 ,Larry Frye等,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种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资料5:该图是1972年桑格(S.J.Singer)和尼克森(G.Nicolson)提出的细胞膜___________模型示意图。
(1)___________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___________朝向两侧,___________相对朝向内侧。
(2)图中B是指___________。有的蛋白质分子整个贯串在膜中,有的一部分插在膜中,一部分露在膜的外,还有的整个露在膜外。这里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