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生态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毫升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反复实验,得出图中所示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
(1)大草履虫所处的实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增长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增长.
(2)在有限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斗争加剧,这就会使大草履虫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大草履虫群数量增长率下降.
(3)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增长量呈S型曲线增长.$\frac{K}{2}$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分析 分析曲线图:图示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种群数量开始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在0~$\frac{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为$\frac{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种群数量在$\frac{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率在减小,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减慢;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

解答 解:(1)由于实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增长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增长,只能按S型曲线增长.
(2)在有限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这就会使大草履虫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大草履虫群数量增长率下降,按S型曲线增长.
(3)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增长为S型曲线增长.在$\frac{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故答案为:
(1)J 型
(2)种群密度   加剧   下降    上升   下降 
(3)S  $\frac{K}{2}$

点评 本题结合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要求考生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和“S”型曲线,能根据曲线图,判断“S”型曲线种群数量增长率的变化规律,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为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中基因表达的第二阶段是在核糖体(填结构名称)上完成的,这一过程中还需要mRNA、氨基酸、ATP、酶、tRNA等.
(2)图一中③称为密码子,在不同的生物中,③的种类相同(填相同或不同).
(3)图二为该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对此过程的理解错误的是D.
A.X在MN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
B.该过程表明细胞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C.该过程直接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相同
D.合成MN的场所是细胞核,而X一定附着在内质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显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及着丝粒、动粒结构,其中动粒有驱动染色体分离的作用,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染色体正处于细胞分裂的B期.
A.间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2)在正常情况下,图中的姐妹染色单体A.
A.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B.含有等位基因
C.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      D.不含有非等位基因
(3)据图分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中被纺锤丝捕获的结构是动粒(着丝粒/动粒).当纺锤丝变短时,染色体出现的行为是已分离的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级移动.
(4)相关研究表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黏连蛋白解聚有关.黏连蛋白是一个蛋白复合体,至少含有4种亚单位,分离酶能剪切其中的一个亚单位,从而使黏连蛋白解聚.通常情况下,分离酶与securin蛋白结合而不表现出活性.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的后期促进复合体(APX)被激活,此复合体能特异性选择并引导secrin蛋白降解,激活分离酶.APX自身不能独立工作,需要Cdc20(一种辅助因子)协助确定和选择被降解的靶蛋白种类及靶蛋白降解时间.
①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原因是AB(多选).
A.黏连蛋白发生解聚         B.securin蛋白被降解
C.APX与分离酶结合         D.Cdc20被抑制
②上述资料能表明的事实是ACD(多选).
A.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与纺锤丝的活动无关
B.黏连蛋白解聚是动粒驱动的结果
C.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需要酶的参与
D.Cdc20、APX等物质的作用结果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
(2)甲图中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流动性,可能代表葡萄糖从血浆进入人的红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d.
(3)图乙所示该化合物是由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方式连接而成,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量减小了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如图表示的是(  )
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变化
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D.在适宜条件下有氧呼吸强度随O2含量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以下是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动物体内某激素的部分实验:
提出问题: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
做出假设:不是神经调节,而是化学调节促使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过程:
A狗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stackrel{研磨}{→}$提取液$\stackrel{注入}{→}$ B狗的血液$\stackrel{结果}{→}$胰腺分泌胰液
请回答:
(1)科学家沃泰默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发现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他认为这是一个“顽固”的神经反射.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取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砂子混合研磨后)制提取液来彻底排除神经反射对胰液分泌的影响.
(2)实验中,A狗与B狗应该为同一只狗(或生理状况相同的狗),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3)通过该实验,并不能认定实验假设是正确的,请参照题中实验过程,补充完善实验:
稀盐酸+砂子$\stackrel{研磨}{→}$提取液$\stackrel{注入}{→}$B狗的血液$\stackrel{结果}{→}$胰腺不分泌胰液
(4)斯他林和贝利斯把小肠黏膜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称做促胰液素,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该激素只能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这体现了激素调节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载体、受体、杭体、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主动转运时,消耗ATP,载体蛋白会发生形变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蛋白结合时,使通道蛋白形变
C.抗体都是蛋白质,有时候也可以成为抗原
D.酶分子与相应的底物结合,酶分子形状和性质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回答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内环境的稳态是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的基础和保障,稳态的实现必须神经-体液-免疫依靠调节网络.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它还能传导兴奋与分泌激素.
(2)高等动物下丘脑能通过传出神经直接调节甲状腺的活动,此时相应的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到甲状腺,此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甲状腺组成.
(3)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

请分析回答:
①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会受到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影响.
②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③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这些抗体致病的原因是由于它们能与某些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而导致血糖调节异常.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都属于自身免疫病.若患者体内只存在异常抗体2,则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浓度将大于(大于、等于或小于)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下面关于“遗传效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控制一种生物性状的表现B.能控制一种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C.能转录形成信使RNAD.存在遗传密码并决定某种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