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14•鼎城区校级模拟)在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动有( )

①核DNA﹣核DNA ②合成RNA聚合酶

③mRNA→蛋白质 ④K+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⑤染色质﹣染色体 ⑥[H]+O2→H2O

⑦H2O→[H]+O2 ⑧渗透作用.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③⑥⑧ D.②③⑥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关于免疫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实例中不科学的是(  )
A.给患者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能发生特异性免疫
B.注射乙肝疫苗是为了使机体将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
C.使用免疫抑制剂能降低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反应
D.服用抗过敏药物可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漳州二模)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无核膜及细胞器膜因而不具生物膜

B.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磷脂、糖类的种类和数量

C.内质网膜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

D.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时核膜逐渐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乐陵市校级期末)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B.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C.不同物种间的共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

D.通过多倍体育种可形成新物种,说明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秋•德州期末)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 瓶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

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C.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Ⅱ内的开始下降

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天水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用差速离心法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

B.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C.细胞内ATP的合成过程只能在生物膜上完成

D.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决定其功能的复杂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野生香蕉是二倍体,通常有大量的硬籽,无法食用。在大约1万年前的东南亚,人们发现一种很少见的香蕉品种,这种香蕉无籽、可食,是世界上第一种可食用的香蕉,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无籽香蕉是三倍体。

(1)三倍体香蕉的变异属于_______,之所以无籽是因为此香蕉在减数分裂时________________,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2)由一种变异的致命真菌引起的香蕉叶斑病正在全球蔓延。在世界许多香蕉农场,每年多次、大量喷洒杀菌剂来抑制真菌的散播。但此做法未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此,杀菌剂的使用对真菌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作用。

(3)生物学家到目前仍然没有找到携带该真菌抗性基因的二倍体野生香蕉,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如果找到具有抗真菌基因的二倍体野生香蕉,可以尝试用____________育种方式,以获得____________倍体香蕉作________(父本、母本),然后与二倍体野生香蕉杂交,从其后代的三倍体无籽香蕉中选育出抗病的品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是两地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岛上的生物没有进化 B.变异的方向不同

C.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D.它们的祖先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烯效唑(S-3307)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研究结果和生产上使用表明烯效唑对小麦具有很好的壮苗和增产的效果,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烯效唑(S-3307)对植物根冠比(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干重的比值,在作物苗期,根冠比越大越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0.1%二氯化汞、烯效唑、蒸馏水
实验步骤:
①选取若干数量的生理状况一致的健康、饱满的小麦种子,平均分为四组.
②用0.1%二氯化汞消毒15-20min,蒸馏水冲洗4-5次
③分别用等量的0mg/L、20mg/L、X mg/L、60mg/L的烯效唑浸种24h.种子洗净后于瓷盘中培养,催芽3d后移栽.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称量植物的根干重和冠干重,并计算根冠比.
(2)实施实验过程,得到了以下数据:
处理浓度(mg/L)根干重(g)冠干重(g)根冠比
00.07520.1480.458
200.08060.1450.597
X0.07850.1440.552
600.07650.1430.533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中的X应为:40理由是:实验组设置的溶液应具有相同的浓度梯度.
②图中的数据表明不同浓度烯效唑(S-3307)下植物的根冠比不同,主要体现在不同浓度烯效唑能通过促进植物地下部分的生长,抑制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从而提高幼苗的根冠比,为了有利于植物作物苗期的生长,烯效唑的浓度应当控制在20mg/L左右.
(3)烯效唑对植物具有一定的矮化作用,推测可能是通过抑制赤霉素(生长素)的合成,抑制了植物细胞的伸长,从而抑制了植物增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