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 如图可表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细胞为植物细胞,则已经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除去了细胞壁,由此生成的A和B细胞称为原生质体.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形成了新的细胞壁;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其培养成植株.
(2)若图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A为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来自经注射特定抗原处理后的小鼠.诱导A、B细胞融合的手段与第(1)小题相比,特有的是灭活的病毒.形成的C细胞需要进行2次筛选:第一次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以选出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第二次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或专一抗体检验阳性)以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高等动、植物细胞融合的部分过程,①为诱导细胞融合的过程,对于植物细胞可采用物理法和化学法,对于动物细胞还可以采用生物法;②为筛选杂种细胞的过程,需要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

解答 解:(1)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去除植物细胞壁应该选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由此生成的A和B细胞称为原生质体.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形成了新的细胞壁.
(2)若图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A为骨髓瘤细胞,则B为浆细胞,其来自经注射特定抗原处理后的小鼠.诱导细胞融合的过程,对于植物细胞可采用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和化学法(聚乙二醇),对于动物细胞还可以采用生物法(灭活的病毒).形成的C细胞需要进行2次筛选:第一次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以选出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第二次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或专一抗体检验阳性)以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原生质体    形成了新的细胞壁
(2)注射特定抗原     灭活的病毒     选择          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或专一抗体检验阳性)     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点评 本题结合高等动、植物细胞融合的部分过程图解,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融合,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及应用;识记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能与植物体细胞杂交进行区分,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同学在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补充完整并回答相关问题:
试管号123456
本尼迪特试剂2mL2mL2mL2mL2mL2mL
1%淀粉溶液3mL-3mL-3mL-
2%蔗糖溶液-3mL-3mL-3mL
新鲜唾液--1mL1mL--
蔗糖酶溶液----1mL1mL
实验结果蓝色蓝色红黄色蓝色浅红黄色红黄色
(1)本实验的原理是:
①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但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蔗糖酶可以催化蔗糖水解但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
②淀粉和蔗糖水解后产生还原性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
(2)实验过程中,先进行试管1和试管2的实验,再做后四支试管的实验的原因是:先检测原有的淀粉和蔗糖溶液中不含还原性糖.
(3)另一同学认为,实验的检测试剂可改用碘-碘化钾溶液,请你写出不适宜改用碘-碘化钾溶液的理由:碘-碘化钾溶液无法判断蔗糖是否被分解..
(4)表中试管5的颜色为浅红黄色,请你说出两种可能的原因:
①淀粉中含有蔗糖;
②蔗糖酶中含有淀粉酶.
(5)若该同学欲验证唾液淀粉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可选择双缩脲试剂作为检测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
实验一按下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作如下处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7天后,取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将适量脾细胞悬液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SRBC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
组别材料准备数量(只)培养液的OD值
手术摧毁组(做手术并损毁丘脑前部)120.20
正常组(未做手术)120.40
(1)向大鼠皮下注入SRBC的目的是作为抗原.
(2)脾细胞悬液会引起SRBC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物质抗体,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为浆细胞.
(3)有人认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你认为有必要吗有必要?.
请说明理由: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探究下丘脑对抗体产生的影响.
实验二另取正常鼠和手术手损毁鼠多组,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放置30分钟,然后测定大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正常鼠的结果如图所示.
(5)将正常鼠从室温移至低温环境,其血糖浓度会升高,原因是在低温刺激下,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分解,使血糖升高.
(6)请在图中绘出手术损毁鼠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一上期末仿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成都校级期末)下列哪项是光合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共有的现象( )

①产生[H]

②分解葡萄糖

③消耗ADP和Pi

④在植物体内随时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X代表某一生物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 部分,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若X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则①、②、③、④代表C、H、O、N
B.若①、②、③、④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则X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C.若①、②、③、④是增长、波动、稳定、下降,则X为种群的数量变化
D.若X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则①、②、③、④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色物质和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
D.血液中一定含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艾滋病在吸食毒品的人群中高发.为探究冰毒(一种毒品)对HIV的影响,科研人员将X溶剂配置的三种不同浓度的冰毒分别加入到T细胞培养液中,再向培养液加入HIV,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设置对照组,具体如何操作?随着HIV感染天数增加,对照组中HIV数量将等量的不含冰毒的X溶剂加入到T细胞溶液中,再向溶液中加入HIV增加.
(2)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浓度的冰毒均能促进HIV增殖,但促进效果最明显的浓度是10-10mol/L.
(3)纳洛酮的化学结构与冰毒相似,可用于冰毒成瘾的临床治疗.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纳洛酮对HIV增殖的影响,将不同试剂分别加入到被HIV感染的T细胞培养液中,定期检测HIV的含量(10-3?g/mL),结果如下表.
组别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
冰毒组5.5931.7381.77243.0
冰毒和纳洛酮组1.968.1115.3641.23
纳洛酮组1.948.1015.8142.30
对照组1.938.1315.7941.81
①该实验中使用的冰毒浓度应为10-10mol/L.
②由实验结果表明,纳洛酮不影响(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HIV的增殖,能阻滞(填“加强”或“阻碍”)冰毒对HIV增殖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细胞裂解性杀伤(如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如图2)两种途径.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可以来自T细胞、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效应T细胞来杀伤靶细胞的.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浆细胞细胞分泌的抗体.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胞吐(或外排)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流出(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
①Fas和FasL的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能(能/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降低.(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③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应对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请根据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
降低移植器官Fas基因的表达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一上期末仿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成都校级期末)下列是有关生物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其中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

A.CO2的消耗 B.ATP的消耗

C.mRNA的合成 D.肽键的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