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群落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就不会出现演替现象 | |
B. | 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 |
C. | 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 |
D. | 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体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
分析 群落演替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一个群落被性质上不同的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现象.群落演替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进行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又称为初生演替.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
解答 解: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所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时也会发生演替,A错误;
B、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弃耕的农田不一定能形成树林,即还需要适宜的自然条件,B错误;
C、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C正确;
D、竹林中的竹子为同种生物,属于一个种群,不属于群落的垂体结构,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的概念,意在强化学生对群落演替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合成“影响”不需要光 | |
B. | 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并能向下部传递 | |
C. | 顶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会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 | |
D. |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组号 | 1 | 2 | 3 | 4 | 5 |
酶溶液的pH | 1 | 2 | 3 | 4 | 5 |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 13 | 9 | 11 | 45 | >60 |
A. | 实验各组最好均置于相同的35°C水浴条件下,以避免无关变量的差异 | |
B. | 如果将第五组的pH值从5调到2能显著缩短蛋白块消化所需的时间 | |
C. | 将含有胃蛋白酶的胃液和含有胰蛋白酶的胰液混合处理此蛋白所需的时间小于 9min | |
D. | 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破坏胃蛋白酶中的肽键,使其活性降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振荡试管→盖盖玻片→滴培养液→稍待片刻→显微计数 | |
B. | 振荡试管→滴培养液→盖盖玻片→稍待片刻→显微计数 | |
C. | 盖盖玻片→滴培养液→振荡试管→稍待片刻→显微计数 | |
D. | 滴培养液→盖盖玻片→振荡试管→稍待片刻→显微计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 |
B. | 分解者释放的能量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 |
C. | 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 |
D. | 在生物群落中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