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
B.内环境稳态是指组成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保持相对稳定
C.内环境中Na+、K+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D.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免疫无关

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解答 解:A、人体淋巴细胞位于淋巴和血浆中,所以其所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或者是血浆,A正确;
B、内环境稳态是指组成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
C、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是由于DNA的多样性,而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B.细胞衰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内自由基耗尽,而使细胞代谢紊乱
C.在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凋亡完成的
D.若细胞中原癌基因不断累枳,达到5-6个,则细胞很容易癌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现有某微生物的5 种突变体(1~5),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物质G,但是该微生物在合成途径中,物质A、B、C、D、E 都是必需的,但不知它们的合成顺序;于是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突变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示加入相应物质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则不能正常生长).
请分析突变体4在哪两种物质之间合成被阻断(  )
加入的物质
ABCDEG
突变体1--+--+
2--+-++
3-----+
4+-+-++
5+-++++
A.B和DB.D和AC.A和ED.E和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工程通常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结构进行直接改造
B.胚胎移植的胚胎只能来自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的受精卵发育的桑椹胚或囊胚
C.检测基因工程中抗虫棉是否培育成功,最方便的方法是检测棉花植株是否有相应性状
D.在胚胎移植中,对供体母羊要做超数排卵处理,对供、受体要做同期发情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人体内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RNA种类发生改变
B.衰老的红细胞中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
C.细胞发生癌变可能是由基因突变累积引起的
D.细胞凋亡有利于人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大肠杆菌有许多菌株,野生型菌株在普通培养基中就能成活,菌株A:met- bio-thr+ leu+thi+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甲硫氨酸、生物素,菌株B:met+bio+ thr-leu- thi-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苏氨酸、亮氨酸和硫胺.科学家Lederberg和Tatum曾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菌株 A 和 B混合培养几小时后,把大肠杆菌洗涤后涂布在基本培养基的固体平板上,发现长出了若干野生型菌落,对此实验现象可作出如下假设:
①不同大肠杆菌间遗传物质发生重组.
②大肠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
(2)为了探究上述假设①,有人设计了一种U型管(如图2),中间用过滤器隔开,大肠杆菌不能通过,但培养液和营养物质可通过,实验如下.请补充相关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①在U型管中加入液体基本培养基(基本培养液);
②U型管两端各加入菌株A、菌株B,培养几小时;
③将U 型管两端的大肠杆菌各自取出洗涤后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观察有无菌落.
实验结果:没有菌落产生.
实验结论:菌株A与菌株B之间遗传物质发生重组.
(3)现有1升水样,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转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至103倍.各取0.1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31、34、3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3.4×108个.该数据理论上比细菌实际数目少.
(4)该实验中需要灭菌的是培养基、培养皿、试管、吸管、U形管、过滤器等.(至少写3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未经标记的细菌.若亲代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在细菌体内复制了3次,并全部组装形成子代噬菌体.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32P和35S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以标记噬菌体
B.含有32P、35S的子代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frac{1}{4}$和0
C.T2噬菌体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是RNA→DNA→RNA→蛋白质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转化为S型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属于基因重组
C.被杀死的S型菌DNA仍保持了活性D.R型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为苹果醋的制作流程:
鲜苹果汁$\stackrel{①}{→}$苹果酒$\stackrel{②}{→}$苹果原醋$\stackrel{加工}{→}$苹果醋
(1)过程②常用的发酵菌是醋酸(杆)菌,在苹果酒的基础上制作苹果醋时,需要(填“升高”、“降低”)温度,同时还需要适当通入无菌空气.
(2)该发酵菌种可以从食醋中分离获得.若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该发酵菌,接种结束后,对接种环还要进行一次灼烧灭菌,是为了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3)对该发酵菌进行扩大培养时,将其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然后分为甲乙两组.甲组进行静置培养,乙组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乙组培养的发酵菌生长速度快,原因是醋酸(杆)菌为需氧型细菌,振荡可提高培养液的溶解氧含量、振荡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成分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