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乙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 | B. | 乙运出细胞是主动运输 | ||
C. | 甲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 | D. | 甲运出细胞是自由扩散 |
分析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 运输方向 | 载体 | 能量 | 实 例 |
自由扩散 | 高浓度→低浓度 | 不需 | 不需 |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
协助扩散 | 高浓度→低浓度 | 需要 | 不需 |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
主动运输 | 低浓度→高浓度 | 需要 | 需要 |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
解答 解:A、由图可知乙在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应该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参与,A正确;
B、乙出细胞是高浓度到低浓度,为被动运输,可能是协助扩散或自由扩散,B错误;
C、甲在细胞膜外浓度高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可能是被动运输,不需要能量,C错误;
D、甲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庄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得到清晰的四个物像如下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像①②③④的放大倍数依次增大
B.若④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则观察的细胞面积是实物的600倍
C.若每次操作不调节反光镜,看到清晰图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的是①
D.图像②到③的观察,换用高倍物镜后,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江西上高第二中学高二4月月考第五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DNA的复制方式,可以通过设想来进行预测,可能的情况是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弥散)复制三种。究竟是哪种复制方式呢?下面设计实验来证明DNA的复制方式。
实验步骤:
a.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
b.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
c.将亲代15N大肠杆菌转移到氮源为含14N的培养基中,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分子量的DNA分子将分布在试管中的不同位置上。
实验预测:
(1)如果与对照(14N/14N)相比,子代Ⅰ能分辨出两条DNA带:一条________带和一条________带,则可以排除________。
(2)如果子代Ⅰ只有一条中密度带,则可以排除________,但不能肯定是________。
(3)如果子代Ⅰ只有一条中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ⅡDNA密度鉴定:若子代Ⅱ可以分出________和________,则可以排除分散复制,同时肯定半保留复制;如果子代Ⅱ不能分出________密度两条带,则排除________,同时确定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江西上高第二中学高二4月月考第五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定温度下,DNA双链会解旋成单链,即发生DNA变性。Tm是DNA的双螺旋有一半发生热变性时相应的温度。如图表示DNA分子中的G-C含量与DNA的Tm之间的关系曲线(EDTA对DNA分子具有保护作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的Tm值受到G-C含量的影响
B.DNA的Tm值受到离子浓度的影响
C.双链DNA热变性与解旋酶的催化作用有关
D.双链DNA热变性后不改变其中的遗传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江西上高第二中学高二4月月考第五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后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亲代 | F1表现型 |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
实验一 | 甲×乙 |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
实验二 | 乙×丙 |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植株⑩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frac{1}{4}$ | |
B. | ⑤植株和⑥植株存在生殖隔离 | |
C. | 由③到⑥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 |
D. | 获得④和⑧植株的原理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