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单基因遗传病,适合作为遗传病调查对象
B. 自然人群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的概率不同
C. 自然人群中,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患病的概率相同
D. 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表现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中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自由水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
B. 同一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水含量基本无差异
C. 代谢旺盛的组织细胞中结合水比例较高
D. 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水含量可能相差很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一种多层次、多级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工程设计:先将农作物的秸秆糖化处理,用以饲养家禽、家畜;取它们的排泄物,用来培养食用菌,收集残留物为养殖蚯蚓的原料;最后把蚯蚓的残留物连同排泄物一同送到农田,物尽其用。请据图回答。
(1)请完善图中方框内容: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是否能更好地充分调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试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
(3)生态农业的主要指导思想是(____)
A.多获取农产品
B.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C.使粮食增产
D.减少环境污染
(4)实现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具有投入________、产出________、污染________、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等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 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
C. 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 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在25℃时对某植物进行的不同的探究实验.图甲所示为不同环境条件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图乙所示为探究该植物叶片在一定的光照下,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对圆叶片进行抽气处理直至完全沉入水底,再将这些叶片放入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假设NaHCO3溶液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结果如图丙.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与C点相比,A点条件下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______.由图中数据可知,在________条件下施肥效果最佳.若将该植物从B点所处的光照强度突然增加至D点所处的光照强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TP和C3含量的变化趋势分别是______。
(2)图丙中ab段,随NaHCO3溶液浓度升高,光合速率___(填“增大”或“减小”)。
(3)若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用于相邻细胞的呼吸作用时,则氧气至少需穿过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4)图乙探究实验的全过程中,除了必须控制好自变量﹣﹣___,还需要____,才能使实验结果具有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
①果蝇体色性状中,_____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_____;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______。
②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____,这是______的结果.此时这群果蝇将______(产生/不产生)进化。
(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请推测:
R、r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______,F2中灰身雄蝇共有______种基因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