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frac{1}{16}$ | B. | $\frac{1}{2}$ | C. | $\frac{1}{4}$ | D. | $\frac{1}{8}$ |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约翰是平发际,它的父母亲都是V形发尖,属于无中生有,所以平发际是隐性性状,尖发际属于显性性状.由此推出约翰的父母基因型为Aa.
解答 解:子女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尖发际的夫妇生出了平发际的约翰,说明夫妇双方除含有一个控制尖发际的基因A外,还都含有一个控制平发际的基因a,即基因组成都是Aa.所以约翰父母生一个平发际孩子的概率是$\frac{1}{4}$,连续生两个平发际孩子的概率是$\frac{1}{4}$×$\frac{1}{4}$=$\frac{1}{16}$.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重点要掌握显隐性的判断方法和分离定律的分析方法,注意审查题目的信息,考查了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B.图示该过程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C.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有关
D.细胞凋亡过程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过程不发生在核糖体中 | |
B. | 对照组是将番茄幼苗培养在含有Zn的蒸馏水中 | |
C. | 实验组在加Zn的前后形成了自身的相互对照 | |
D. | 据该实验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合成吲哚乙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
B. | 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
C. | Ⅱ5不可能携带两种致病基因 | |
D. | Ⅰ1与Ⅰ2再生一个男孩患这两种病的概率是$\frac{1}{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 |
B. | 鲢鱼和鳙鱼混合放养时为共生关系 | |
C. | 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 | |
D. | 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
B. | 如果9号个体与12号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frac{17}{24}$ | |
C. | 正常情况下,5号个体的儿子可能患乙病,也可能患甲病 | |
D. | 12号个体与一甲病患者结婚,生出一个甲病孩子的概率是$\frac{197}{2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