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在下列选项中,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A.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B.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C.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分析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属于多倍体育种,处理对象为独立的个体,无需进行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技术,将离体的单个植物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株的过程,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基因工程、单倍体育种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均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解答 解:A、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后,由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就可获得多倍体植株,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错误;
B、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就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B正确;
C、基因工程培养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的过程中,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棉花细胞形成转基因植物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正确;
D、“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形成过程:番茄和马铃薯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正确.
故选:BCD.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物工程育种中的应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在本题的基础之上适当的总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培养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大理市校级期末)下列选项中,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是( )

A.糖原、淀粉、纤维素 B.葡萄糖、淀粉、乳糖

C.蔗糖、麦芽糖、淀粉 D.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长春四模)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可获得单倍体植株

B.杂交育种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C.三倍体无子西瓜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D.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一上期末仿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成都校级期末)下列实验中,细胞处于生活状态的有( )

①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②体验制备细胞膜

③恩吉尔曼用水绵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

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⑤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⑦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A.①③⑤⑥ B.②④⑦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时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细胞既能分裂,又能分化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再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在进行花药离体培养时确定花粉发育时期可用刚果红染色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请回答下列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
(1)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形态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菊花的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如图所示:

图中B、C依次表示脱分化、再分化过程(填名称),添加的关键激素是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该实验操作成功的关键是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所以要对外植体、超净工作台等消毒,对培养基(或培养器具)等灭菌.
(3)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石油危机出现,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乙醇作为代替燃料,生产中玉米和麦草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燃料乙醉,已知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人们首先利用纤维素分解菌将纤维素分解,纤维素分解菌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配制鉴别培养基并加入特殊染料,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这种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菊花幼苗.菊花微型繁殖技术的基本过程如下所示:
植物体$\stackrel{①}{→}$愈伤组织$\stackrel{②}{→}$芽、根→植株
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制成四种培养基,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菊花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结果如下表:
养基浓度/mg•L-1m/%n/个
6-BAIAA
1

0.5
076.73.1
20.177.46.1
30.266.75.3
40.560.05.0
(1)上图中的①②分别表示脱分化、再分化过程.
(2)MS培养基中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或甘氨酸、维生素、蔗糖等),MS培养基中通常需要添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其作用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
(3)该实验自变量取值范围是0-0.5mg.L-l.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A组培养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制备MS固体培养基过程中有误的(  )
A.激素类维生素类以及用量较小的有机物一般可按1mg/ml的质量浓度单独配制成母液
B.配制母液时,无机物中大量元素浓缩10倍,微量元素浓缩100倍
C.配制1LMS培养基时,先把母液加到800ML蒸馏水中加热灭菌,再加琼脂凝固
D.将分装好的培养基连同其他器械一起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生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0.5.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足够大、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自然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25;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不会(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生物种群是豌豆,则理论上该豌豆种群的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frac{1}{5}$.
(4)假如该生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个类型的个体,并且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frac{5}{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