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27cm的aabbccdd和离地99cm的AABBCCDD杂交得到F1,正确的是
A.若F1自交,子二代的表现型为63cm的小麦植株所占比例最小
B.若F1测交,子二代的表现型在63cm-99cm之间
C.若F1与甲(AABbCcDd)杂交,子二代表现型在36cm-99cm之间
D.若F1与乙杂交,子二代表现型在36cm-90cm之间,则乙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根据题意,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并且麦穗离地27cm为aabbccdd,离地99cm为AABBCCDD,说明每个显性基因控制长度为9cm。子二代的表现型为63cm的小麦植株有四个显性基因,可能有多种情况,因此所占比例不是最小,A错误;
B、若F1(AaBbCcDd)测交,子二代显性基因从0到4个,表现型为27-63cm,B错误;
C、若F1(AaBbCcDd)与甲(AABbCcDd)杂交,子二代中显性基因数目在1-8之间,因此表现型在36cm-99cm之间,C正确;
D、若F1与乙杂交,子二代表现型在36cm-90cm之间,则乙的基因型中最少有一个显性纯合,最多3个显性基因。因此基因型有多种,D错误。
故选C。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培养真细菌的实验过程中,“温度”的控制合理的是( )
A.必须在37℃下才能获得单菌落
B.可在28℃下培养
C.倒平板时应该让温度降到40℃
D.对培养基灭菌时应该是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岛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该水稻外部形态和普通水稻相似,但它的花粉不育、雌蕊正常。该发现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打开了重要突破口。研究发现,这种雄性不育现象是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细胞核基因:R—可育,r—不育;细胞质基因:N—可育,S—不育),只有核质基因均为不育时,才表现为雄性不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N(S)基因的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
B.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这两类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雄性不育植株在杂交育种中最显著的优点是不用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
D.水稻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均遵循中心法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家蚕的有斑纹(A)对无斑纹(a)为显性,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若干只杂合的有斑纹家蚕与无斑纹家蚕杂交得到F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统计F1家蚕的数量,发现有斑纹∶无斑纹≈1∶1,出现该比例所需要的条件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
(2)家蚕增加或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都能存活,而缺失两条则不能存活。请以F1中出现的Ⅳ号染色体缺失的有斑纹雌雄家蚕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来确定基因A、a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及预期结果和结论)。
杂交组合: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变异与生物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患有遗传病的个体,可能不携带相关的致病基因
B.用γ射线照射乳酸菌可能会引发基因突变
C.杂交育种能将两个物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到一起,并能遗传给子代
D.基因重组能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提高子代对环境的适应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超市有一批过保质期的酸奶出现涨袋现象。酸奶中可能含有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等。据此分析涨袋现象的原因合理的是( )
A.涨袋可能是由于乳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
B.涨袋是可能由于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造成的
C.如果涨袋的酸奶中有酒味,说明可能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造成的
D.只要酸奶包装盒密封完好,就不会出现涨袋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生物圈内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课本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变量:无关变量是与实验结果不相关的变量
B.模型构建: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
C.模拟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D.同位素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发现,真核细胞中转录产生的RNA还需经过前体RNA→成熟RNA的过程,奥特曼和切赫等科学家为确定催化该过程的酶的化学本质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实验一:核糖核酸酶P由蛋白质和RNA 两种成分组成。1971 年奥特曼发现核糖核酸酶P 去除RNA 后,该酶失去催化前体tRNA 转化为成熟 tRNA 的功能。
实验二:1981年切赫最初推测加工rRNA 的酶存在于细胞核的核液中。他在前体rRNA 中加入核液,对照组 前体 rRNA 不做任何处理, 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的前体rRNA都转变为成熟rRNA。 实验三:后来,奥特曼的同事设计新的实验,直接证明了核糖核酸酶P中起催化作用的是RNA。 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质中rRNA主要存在于______(填细胞器名称),细胞中的 RNA 是以_____的一条链为模板转 录产生的,tRNA的功能是_____。
(2)实验二的结论:_____。
(3)实验三的设计思路:_____。
(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物质,关于生命起源一直存在“核酸和蛋白质哪一种是地 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的争论,上述研究结论使许多科学家认为“RNA是生命起源中的第一个生物大分子”,依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写出支持这一观点的两点理由: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