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3、划线分离操作中的有关问题:
(1)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
第一次灼烧 | 每次划线之前灼烧 | 划线结束灼烧 | |
目的 | 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 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 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或感染操作者 |
解答 解:(1)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需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
(2)在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倒平板操作时,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因为皿盖上会凝有水珠,防止水珠落入培养皿造成污染,还可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
(3)接种过程中,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方法.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杀死上次接种时留下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上次划线的末端,以便通过多次划线后,得到单个的菌落.操作的第一步和最后一步需灼烧接种环的目的分别是防止接种环上有其他微生物而污染培养基、以免菌种对环境造成污染.
故答案为:
(1)尿素 选择
(2)皿盖上会凝有水珠,防止水珠落入培养皿造成污染,还可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
(3)稀释涂布平板 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防止接种环上有其他微生物而污染培养基.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接种时留下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上次划线的末端,以便通过多次划线后,得到单个的菌落 划线结束后仍要灼烧接种环以免菌种对环境造成污染
点评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种类及功能;掌握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尤其是划线分离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试管苗培养过程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 |
B. | D试管中组织分化的调控与激素配比有关 | |
C. | E中刚培养成的试管苗还不能立即用于推广种植 | |
D. | 在培养基中加入病原体的致病毒素,可促进抗病突变体的产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配制培养基并灭菌后,需要加入无菌尿素 | |
B. | 应设置未接种的培养基,做为实验的对照 | |
C. | 统计样本中活菌数量时,可用划线法接种 | |
D. | 可利用酚红指示剂对培养的菌落进行鉴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 B. |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 ||
C. |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 D. | 所有基因随机组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捕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食物网中,如果某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则该食物网中至少有2条食物链
B.食物链中相邻两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是不同步的,且前一营养级的密度更大
C.食物网越简单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D.处于捕食食物链顶端的一定是消费者,而处于捕食食物链起点的不一定是生产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浆细胞是没有识别抗原能力的细胞 | |
B. | 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有作用 | |
C. | 记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 |
D. | 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有重要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相关实验操作过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观察有丝分裂: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C.蛋白质鉴定: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
D.观察植物细胞失水:撕取洋葱鳞片的叶肉细胞→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