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如图是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0×”时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图象(含4个细胞),据图回答问题.
(1)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c.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2)欲将图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左下方移动.
(3)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则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甲和丁.
(4)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d.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B.某研究小组从菠菜叶中分离出完整的叶肉细胞,分为两组,甲组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乙组搅碎后放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发现没有产生淀粉.
(5)菠菜叶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与菠菜相关的最大的生命系统层次是生物圈.
(6)乙组没有产生淀粉的原因是叶肉细胞的结构被破坏.
(7)此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完整的叶肉细胞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分析 1、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反之亦然.
2、物镜安放在转换器上,通过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物镜;细准焦螺旋和粗准焦螺旋用于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反光镜和光圈调节视野亮度.
3、显微镜观察的物象是倒像,物象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解答 解:(1)反光镜和光圈调节的是视野亮度,不是视野大小.
(2)由题图可知,③位于左下方,要将③移向视野中央,物象移动的方向是右上方,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象移动的方向相反,是左下方.
(3)甲、乙有螺纹是物镜,甲镜头长,放大倍数大,丙、丁无螺纹是目镜,丁短麻烦但不是大,二者组合放大倍数最大.
(4)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应该调节视野亮度,使视野亮度均匀.
(5)植物叶片是器官,生命系统最大的结构层次是生物圈.
(6)与甲组相比,乙组搅碎,叶肉细胞结构被破坏,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7)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故答案为:
(1)c     
(2)左下     
(3)甲和丁      
(4)d
(5)器官    生物圈      
(6)叶肉细胞    (7)完整的叶肉细胞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甲、乙、丙三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O2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无氧呼吸,如果呼吸强度不能用CO2释放量表示,原因是该生物无氧呼吸不产生CO2.对于人体来说,安静状态时成熟的红细胞(细胞名称)的呼吸方式与此相类似.
(2)图乙中B点的CO2量来自无氧呼吸,当O2浓度达到M点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呼吸酶的数量是有限的.
(3)图丙中YZ:ZX=4:1,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的$\frac{1}{13}$.丙图中曲线DE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是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此时有氧呼吸程度也较弱.
(4)图丙中无氧呼吸消失点对应的O2浓度是I;你认为O2应调节到H浓度,更有利于蔬菜的储存,试说明理由:此时有氧呼吸强度较低,同时又抑制了无氧呼吸,蔬菜中的有机物消耗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图来形象地表示动、植物细胞内糖类之间的关系
B.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C.DNA、RNA和ATP的组分中均含有糖类
D.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甲状腺素(简称T4)不仅能促进动物的个体发育,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实验动物反应敏锐.研究发现,低浓度的甲基异噻唑啉酮(简称MIT,一种防腐剂)对蝌蚪的神经系统有负面影响.为了研究这两种物质对蝌蚪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材料:甲状腺素片,MIT制剂,直径20cm的玻璃培养缸4个,研钵,任氏液(蛙的生理盐水),清水,电表,停表.
(1)将体长2cm~3cm日龄相同(或“发育状况相同”)的40尾健康蝌蚪随机均分在4个玻璃培养缸中,缸内放入3L的清水.
(2)其中A缸不加任何药物作为对照;B缸加入120mg的甲状腺素片;C缸加入30mg的MIT制剂;D缸加入120mg的T4和30mg的MIT.
(3)每两天换水一次,连续饲养20天后,从下向水缸的底部一半照射一定强度的光束,蝌蚪会出现避光行为,观察、记录四组蝌蚪避开光束所需要的时间并计算平均值,记为a、b、c、d,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后续实验:继续用上述实验方法饲养20天后,所有蝌蚪都发育为成蛙.再分别剥离A、C两组成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在M处给予适宜的刺激,甲、乙电表将检测到电位变化,现分别记录从开始刺激到电表甲、乙出现电位变化所需的时间,记为T1、T2.该后续实验的目的是:探究MIT影响的是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在突触处的传递,或两者兼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间(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com]
(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稳态.
(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
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输.
(4)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反射弧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为半保留复制B.边解旋边复制
C.以氨基酸为原料D.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细胞与免疫功能无关的是(  )
A.淋巴细胞B.吞噬细胞C.记忆细胞D.心肌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杭州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成年鲤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根本原因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杭州五校高三10月月考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中,科学家使用的方法不同于其他的是

A.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研究

B.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D.卡尔文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