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P
 
F1
 
F2
 
甲×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15:1
 
乙×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3:1
 
丙×非凸耳
 
凸耳
 
凸耳:非凸耳=3:1
 
A. 凸耳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 甲、乙、丙均为纯合子
C. 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2均表现为凸耳
D. 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3:1

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甲与非凸耳杂交后得到的F1自交,F2代出现两种性状,凸耳和非凸耳之比为15:1,可以推知,凸耳性状是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故A正确;由于甲、乙、丙与非凸耳杂交,F1都是只有一种表现型,故甲乙丙均为纯合子,B正确;由于甲×非凸耳得到的F2代凸耳:非凸耳=15:1,说明非凸耳是双隐性状,甲是双显性状的纯合子,乙×非凸耳得到的F2代凸耳:非凸耳=3:1,说明乙是单显性状的纯合子,故甲与乙杂交得到的F2代中一定有显性基因,即一定是凸耳,C正确;由于丙×非凸耳得到的F2代凸耳:非凸耳=3:1,故丙也为单显性状的纯合子,因此乙×丙杂交得到的F1为双杂合子,F2为两种表现型,凸耳:非凸耳=15:1,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动物克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均需要胰蛋白酶处理
B.细胞株在传代培养过程不会出现异倍体核型
C.细胞系经过克隆培养法可以得到纯化
D.受体细胞的调节蛋白使重组细胞的核基因表达受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人体基因Y的表达过程,①~④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在分裂间期进行,需要解旋酶的催化作用
B.②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需要RNA酶的催化作用
C.③过程在甲状腺细胞中进行,需要核糖体参与
D.④过程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需要ATP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关于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B.若某生物精原细胞含有n对等位基因,则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种类为2n
C.人工诱导多倍体方法很多,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
D.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则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种类或排列顺序会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于稳态
B.依靠自我调节实现生态系统稳态
C.生态系统依赖于外界能量输入
D.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形曲线
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是随机分布的
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D.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的原因是:蛋白质中有肽键,而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紫色的络合物。那么下列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化合物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愈伤组织的叙述,不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培养愈伤组织有可能获得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
B.平衡激动素和细胞分裂素配比可调节愈伤组织生根或生芽
C.将愈伤组织放在摇床中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可获得胚性细胞
D.在培养基中加入毒蛋白可诱导和筛选愈伤组织产生抗病性突变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4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113
21
(注:第1层为距地表0~5  cm;第2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