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在缺医少药的战争年代,常用高浓度的盐水对伤员的伤口做消毒杀菌处理,原因是(  )
A.盐水中的氯有杀菌作用
B.钠具有杀菌的作用
C.由于渗透作用,细菌脱水死亡
D.高浓度盐水中水分少,不利于细菌的生长

分析 1、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过程.
2、在高浓度盐水环境中,细菌会由于细胞渗透作用失水过多,而导致死亡.

解答 解:A、食盐水中的氯离子没有杀菌的作用,A错误;
B、食盐水中的钠离子没有杀菌作用,B错误;
C、高浓度食盐水中溶液浓度过高,细胞渗透失水,最终导致细菌脱水死亡,C正确;
D、高浓度盐水中溶液浓度过高,细胞渗透失水,不利于细菌的生长,但是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对于渗透作用的原理和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对细胞分化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
B.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器种类、数目发生改变
C.从分子水平分析,根本原因是蛋白质发生改变
D.从个体水平分析,其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关于真核细胞中生命活动与能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B.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阶段需要消耗能量
C.物质通过易化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
D.细胞代谢所需的ATP可在细胞溶胶中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关于人体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细胞癌变
B.某些病毒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导致细胞癌变
C.细胞癌变后,细胞分裂能力增强,细胞分化速度加快
D.细胞癌变后,细胞形态和表面的物质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一个以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为主的鱼塘,由于管理不当,藻类爆发,引起沉水植物死亡,随后大量浮游动物和鱼类死亡,导致水体发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可防止藻类的爆发
B.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C.流经该鱼塘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的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的复制只发生在分裂间期,复制的场所只能是细胞核
B.一个DNA分子中,含有90个碱基,则必定含有270个氢键
C.在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
D.一个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有一个磷酸和一个含N的碱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对非洲爪蟾(二倍体)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含部分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有丝分裂,图2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2)若观察到细胞中出现两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之间大小明显不同,则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是XY(或性)染色体;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不同的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3)发生了图3中DE段变化的是图1细胞.在BC段,细胞核内完成的主要变化是DNA复制.
(4)图3曲线中E点时细胞中含有4或2个染色体组,若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核DNA的变化,则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CD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科学》杂志8月9日刊登了北大生科院教授邓宏魁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使用4个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把成年鼠表皮细胞逆转为“全能干细胞”.它为未来应用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带来了新的可能.但是这种诱导是否会引发肿瘤或其它安全性问题还没有解决,机理也还没有研究清楚.
(1)小分子化合物如果是4种氨基酸,可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
(2)该研究中4个小分子化合物如果均为核糖核苷酸,其中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合成直接能源物质ATP的原料;若采用32P对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进行标记,可检测到放射性的具膜细胞器为线粒体;观察该细胞器可以使用健那绿  染色.
(3)癌细胞的特征包括ACD.
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B.甲胎蛋白减少  C.无限增殖   D.线粒体活动旺盛
(4)表皮细胞逆转为全能细胞相当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步骤.
(5)如图细胞是经HAT培养基筛选出的能产生单克隆抗体m的杂交瘤细胞,标出的三个基因中处于可表达状态的是ATP合成酶基因和m抗体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出芽酵母的生活史如图1所示,其野生型基因发生突变后,表现为突变型(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该突变型酵母(单倍体)中有少量又回复为野生型表现型,请分析回答:
部分密码子表
第一个字母第二个字母第三个字母
AU
U终止亮氨酸G
C谷氨酰胺亮氨酸G
A天冬酰胺异亮氨酸C
G谷氨酸氨酸A

(1)酵母的生殖方式Ⅱ与Ⅰ、Ⅲ相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基因重组,因而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2)依据图2和表1分析,A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相应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进而使其功能缺失.
(3)研究者提出两种假设来解释突变型酵母回复为野生型表现型的原因.
①假设一:a基因又突变回A基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
②假设二:a基因未发生突变,编码能携带谷氨酰胺的tRNA的基因B突变为b基因(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a基因表达过程中,b基因的表达产物携带的氨基酸为谷氨酰胺,识别的密码子为UAG,使a基因指导合成出完整的、有功能的蛋白质.
(4)为检验以上假设是否成立,研究者将回复后的单倍体野生型酵母与原始单倍体野生型酵母进行两细胞融合,获取二倍体个体(F1),培养F1,使其减数分裂产生大量单倍体后代,检测并统计这些单倍体的表现型.
①若F1的单倍体子代表现型为全部为野生型,则支持假设一.
②若F1的单倍体子代野生型与突变型比例为3:1,则支持假设二,F1的单倍体子代中野生型个体的基因型是AB、Ab、ab,来源于一个F1细胞的四个单倍体子代酵母细胞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全部为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3:1、野生型:突变型=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