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率(Rf)是用纸层析法分离混合色素中各种成分的重要指标,也可用于各色素的鉴定,迁移率=色素移动距离/溶剂移动距离。下表是叶绿体中色素层析结果(部分数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表1 叶绿体中色素层析结果(部分数据)
| 溶剂移动距离 | 色素1移动距离 | 色素2移动距离 | 色素3移动距离 | 色素4移动距离 |
实验组1 | 7.8 | ? | ? | 1.9 | ? |
实验组2 | 8.2 | ? | ? | 1.5 | ? |
实验组3 | 8.0 | ? | ? | 1.4 | ? |
平均移动距离 | 8.0 | 7.6 | ? | ? | 0.8 |
迁移率(Rf) | 无 | 0.95 | 0.53 | ? | 0.10 |
B
解析试题分析:无水乙醇和丙酮是提取色素使用的试剂,故A错;根据实验1、2、3三组数据可求出,平均移动距离为1.6,即Rf值为0.2。根据Rf的大小可知,色素1是胡萝卜素,色素2是叶黄色,色素3是叶绿素a,色素4是叶绿素b,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缺镁叶绿素的含量减少,故B正确;溶解度越高,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越快,即胡萝卜素的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快,故C错;根尖细胞含有控制叶绿体合成的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根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用来做为提取和分离色素的实验材料,由于含有控制叶绿体合成的基因,所以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含有叶绿体的植株,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和获取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
B.酶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 |
C.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
D.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因研究和阐明细胞内囊泡转运机制,美国和德国的三位科学家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尔基体在囊泡运输过程中起着交通枢纽作用 |
B.囊泡与靶膜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
C.同一种抗体合成时,在不同来源的囊泡中,其结构不同 |
D.囊泡运输障碍,可能导致神经及免疫调节紊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内调节生长发育的天然物质称为植物激素 |
B.在蔬菜和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 |
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水稻可以提高产量 |
D.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拮抗调控作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3种生物的CO2吸收量(相对值)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a曲线代表的生物属于某种生产者,其利用化学能固定CO2 |
B.若c是某种动物,即可能是分解者,又可能是消费者 |
C.若b曲线代表某种植物,则18时植物内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
D.若a生物能被人巨噬细胞吞噬,则其一定能引发人体的细胞免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
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
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
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分别表示a、b两个种群随时间推移的数量变化。甲、乙、丙三图表示的两者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 | B.共生、捕食、竞争 |
C.竞争、共生、捕食 | D.捕食、竞争、共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