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尖端及胚芽尖端各切去4mm,再将剩余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保持在25℃下培养2d,实验结果如表:
生长素溶液浓度(mol/L)10-1310-1210-1110-1010-910-810-710-610-510-4
2d后平均长度(mm)胚芽12.312.312.713.514.716.015.112.210.810.0
胚根11.312.112.713.612.612.010.910.010.010.0
(1)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小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避免水分蒸发引起生长素溶液浓度变化.切去胚芽尖端及胚根尖端的主要原因是避免胚芽、胚根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有干扰.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知:与胚芽相比,胚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较高.
(3)某同学用切去尖端的胚芽作为实验材料验证生长素(IAA)与赤霉素(GA)对胚芽生长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如图曲线所示.从图中判断,该同学的实验结果能不能准确说明“生长素与赤霉素对胚芽的生长有共同促进作用?不能,其主要原因是缺少生长素和赤霉素单独作用时的对照实验.

分析 1、第一个实验是探究生长素对胚芽和胚根生长的影响,根据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并对实验变量进行科学控制来解答(1);分析和处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获取结论完成(2);
2、第二个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促进胚芽生长的作用和生长素与赤霉素在促进胚芽生长过程中的协同效应,根据实验目的分析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实验分组,并对题目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和完善,进而解答(3).

解答 解:(1)由于水分蒸发会影响实验中的生长素的浓度,因此为避免水分蒸发引起溶液浓度变化,培养皿要进行加盖处理.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素浓度对胚芽及胚根生长的影响,由于胚芽及胚根尖端部分能合成生长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因此实验时要把胚芽尖端及胚根尖端切去.
(2)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生长素浓度≥10-6mol/L时,胚根没有生长,生长素浓度≥10-4mol/L时,胚都没有生长,由此可见,与胚芽相比,胚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较高.
(3)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生长素(IAA)与赤霉素(GA)对胚芽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且能相互协调,共同调节,因此实验的自变量应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实验分4组,一组空白对照,一组单独使用生长素,一组单独使用赤霉素,一组是同时使用生长素和赤霉素;该同学的实验缺乏单独使用生长素和单独使用赤霉素的对照实验,因此不能准确说明生长素与赤霉素对胚芽的生长有共同促进作用.
故答案为:
(1)避免水分蒸发引起生长素溶液浓度变化     避免胚芽、胚根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有干扰 
(2)高    
(3)不能    缺少生长素和赤霉素单独作用时的对照实验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协调效应,分析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实验分组情况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过程中变量的控制、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的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咳嗽的反射过程中,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突触小体,导致其中突触小泡的释放神经递质,进而引起咳嗽反应.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特点是具有单向性.
(2)已知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受体的离子通道既允许Na+通过,也允许K+通过.当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时,突触后膜两侧离子的移动情况主要是Na+内流.
(3)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或TRH)激素,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机体产热量,该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4)为研究Ca2+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及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否必需,研究者将能迅速结合Ca2+的药物BAPTA(该药物不影响兴奋的产生和传递)注入突触小体内,同时用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若突触前膜电位无变化,而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Ca2+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D四个生理过程中,人体能够进行的是B、D
(2)A生理过程中,水在光下分解发生在光反应阶段,二氧化碳的固定发生在暗反应阶段,暗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上进行的,有机物的快速生成需要光反应提供大量[H]和ATP.
(3)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释放出少量能量,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细胞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包括N、S、P、Mg等
B.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中心体是动物细胞区别于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
D.除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②中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碳源,接种前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方法对培养基灭菌.
(2)为获得单菌落进行继续筛选,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法把目的菌株接种到③中,接种后应将培养皿倒置.
(3)④为对照,微生物在④中不生长,在⑤中生长,④与⑤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④含除苯酚外的其他碳源,⑤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
(4)如需比较不同菌株降解苯酚能力的大小,则要将不同菌株接种到同样苯酚浓度的培养液中进一步测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图1是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一年内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值单位为J/cm2;图2是图1中B、C两类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揭示的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图2中,甲、乙两种群密度由于(负)反馈调节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统计发现:图1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中,还有200J/cm2未被利用.由此可知,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有500J/cm2,由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2%.据图还可推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是C02
(4)图2中,乙种群生物在P点的出生率大于其死亡率,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
(5)当地村民响应政府号召,实施了“退耕还林”.多年后,原有耕地逐渐变为森林.这一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调查发现,该森林中的植物具有斑块镶嵌分布的特点,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表示真核生物体内几项生理活动关系示意图(①~④表示生理活动,A~D表示物质),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理过程①的进行需要物质B和C的共同参与
B.生理过程①和④可能发生在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细胞中
C.短跑时,人体肌肉细胞产生B物质的场所是细胞质和线粒体
D.物质D的产生会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有的微生物细胞没有物质A也可以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黑龙江大庆四中高三下第四次校内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癌胚抗原(CEA)是某些癌细胞表面产生的一种糖蛋白,临床上通过制备CEA的单克隆抗体来诊断癌症。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CEA的单克隆抗体时,首选将 注入小鼠体内,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然后从产生免疫反应小鼠脾脏中获取 细胞,将其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该融合过程所利用的基本原理是 ,因为融合率不是100%,且融合过程具有 性,所以要对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还要经过多次筛选,最终获得 (答两个特点)的杂交瘤细胞。

(2)获得杂交瘤细胞后,将其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成 ,之后从中提取大量CEA抗体。CEA单克隆抗体具有的三个主要优点是

(3)CEA单克隆抗体与抗癌药物偶联后,可以使抗癌药物定向作用于癌细胞,该过程所利用的免疫学原理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省春期高二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中,并且要消耗能量

B. 葡萄糖以协助扩散方式转运进入红细胞

C. 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

D.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