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某植株体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甲,该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
(2)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乙,其基因A、a、B、b分布如图,该个体产生AB的精子概率是$\frac{1}{2}$.若产生基因组成为AaB的精子,其原因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时期)染色体分配异常.
(3)图丙是另一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卵细胞或极体,此图对应于图丁中的DE段,对应于图戊中的Ⅳ(Ⅰ、Ⅱ、Ⅲ、Ⅳ)阶段.

分析 分析甲图: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分析乙图: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分析丙图: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分析丁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戊图: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Ⅰ表示正常体细胞未进行DNA复制;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解答 解:(1)图甲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该细胞的下一个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级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
(2)由图乙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且A和a、B和b分布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一个这样的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的基因组成是AB、ab或Ab、aB,它分裂产生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概率是$\frac{1}{2}$.若产生基因组成为AaB的精子,即等位基因A和a没有分离,其原因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3)图戊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图丙是另一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由于丙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和同源染色体,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因此在雌性动物体内称为卵细胞或极体,此时细胞中一条染色体只有一个DNA分子,对应图丁中的DE段,对应于图戊中的Ⅳ阶段.
故答案为:
(1)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   
(2)$\frac{1}{2}$   第一次分裂后期
(3)卵细胞或极体  DEⅣ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能准确判断曲线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同时还要求考生识记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10月考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豌豆高茎(DD)与矮茎(dd)杂交所得的全部种子播种后,待长出的植株开花时,有的进行同株异花传粉,有的进行异株异花传粉,有的让其自花传粉。三种传粉方式所得的种子混合播种,长出的植株表现型是

A.全部是高茎 B.高茎:矮茎=3:1

C.A、B都有可能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用健那绿染液染色线粒体时,需用盐酸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②盐酸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相同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均可用绿色植物成熟叶肉细胞作实验材料
④“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都必须用高倍显微镜
⑤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作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
⑥若转换高倍观察,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损坏镜头
⑦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⑧叶绿素的提取需用无水乙醇,若无,可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代替直接使用.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所述的工具中,从活体动物的卵巢中直接采卵时,不需要的工具是(  )
A.超声波探测仪B.内窥镜C.腹腔镜D.阴道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图为某生态系统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其获得的能量值,请据图分析:

(1)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四营养级.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分解者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若字母代表能量值,则b、c的大小关系是b>c;图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frac{(b+d+e)}{a}$(用图中字母表示);樟毛等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包含(包含/不包含)在a中.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系统某种大型飞行草食动物的种群密度,若部分被标记的生物被捕食,则计算得到的种群数量大于(大于、等于、小于)实际种群数量.
(4)假设沙氏变色蜥只有地面草食动物和小型地面肉食动物两条食物链(其他动物不存在),樟毛等植物
中的能量不变,将它的食物比例由地面草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沙氏变色蜥的能量是原来的1.375倍.
(5)该生态系统中的某些植物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该过程中特定波长的光属于物理信息,这一现象说明信息传递的功能之一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6)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还将不断改变,这一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步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亚硝酸可使胞嘧啶(C)变成尿嘧啶(U).某DNA分子中的碱基对$\frac{G}{C}$中的C在亚硝酸的作用下转变成U,转变后的碱基对经过两次正常复制后可能出现的碱基对为X(只考虑该对碱基,且整个过程不发生其他变异);5-BrU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某DNA分子以A、G、C、T、5-BrU五种核苷酸为原料,至少需要经过Y次复制后,使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则X、Y分别是(  )
A.$\frac{G}{C}$  2B.$\frac{A}{T}$  3C.$\frac{A}{U}$  4D.$\frac{C}{U}$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
A.精原细胞中B.初级精母细胞中C.次级精母细胞中D.精细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邢台市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植物叶肉细胞线粒体基质中的CO2可以直接穿越8层磷脂分子参与光合作用过程

B.细胞内的ATP不一定都在生物膜上合成

C.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D.细菌代谢速率极快,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为其提供了结构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某些深海鱼中发现的抗冻蛋白基因afp对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如图所示是获得转基因莴苣的技术流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目的基因的主要途径包括从自然界已有的物种中分离或(用逆转录等方法进行)人工合成.
(2)①过程需要的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
(3)重组质粒除了带有抗冻蛋白基因afp以外,还必须含有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
(4)如果受体细胞C1是土壤农杆菌,则将目的基因导入它的目的是利用农杆菌的转化作用,使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C2,并将其插入到受体细胞C2中染色体的DNA上,使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形成转基因莴苣.经②过程获得的转基因莴苣中的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在分子水平上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法进行检测,如果出现杂交带,说明目的基因已经表达蛋白质产品,转基因莴苣培育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