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 |
B. | 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 |
C. | 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 |
D. | 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
分析 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 解:A、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
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这也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C错误;
D、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方法,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控制尿黑酸病的基因不可能在X染色体上 | |
B. | Ⅱ4的遗传因子组成一定是Pp | |
C. | Ⅱ3如果怀孕生育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是$\frac{1}{2}$ | |
D. | Ⅰ1是纯合子的可能性为$\frac{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单基因遗传病 | B. | 多基因遗传病 | ||
C. | 染色体数目变异遗传病 | D. | 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18O标记 H2O 和 CO2 有力地证明了 CO2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
B. | 净光合速率为零时,蓝藻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主要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 |
C. | 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从叶绿体基质运到类囊体被利用 | |
D. | 用H218O培养小球藻,一段时间后可在其产生的糖类和氧气中检测到18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种植→F2→选双隐性性状个体→纯合子 | |
B. |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 |
C. | 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 |
D. | 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研究方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
B.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常用差速离心法将细胞器分离出来
C.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数学模型
D.通常可以用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观察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霉素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的蛋白质有关
D.物质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