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如图是某植物一个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细胞此时期的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在纺缍丝牵引下移向两极
(2)该细胞上一个时期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3)该细胞上一个时期此时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核DNA分子.
(4)此细胞染色体有8条,8个DNA分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且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该细胞此时期的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在纺缍丝牵引下移向两极.
(2)该细胞上一个时期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3)该细胞上一个时期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有丝分裂中期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
(4)此细胞染色体有8条,8个DNA分子.
故答案为:
(1)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在纺缍丝牵引下移向两极
(2)中
(3)4 8 8
(4)8 8

点评 本题结合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时期;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乙为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象.该时期的主要特征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
(2)若2号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来自父方,那么与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6号,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它们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分离形成的.
(3)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c~e段.
(4)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胰岛素A、B链分别表达法是生产胰岛素的方法之一.图1是该方法所用的基因表达载体,图2表示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工程菌生产人胰岛素的基本流程(融合蛋白A、B分别表示β-半乳糖苷酶与胰岛素A、B链融合的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基因表达载体中没有标注出来的基本结构是终止子.
(2)图1中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启动目的基因的表达,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作为标记基因,将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筛选出来.
(3)人胰岛素由A、B两条肽链组成,可根据组成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确定编码胰岛素基因的碱基序列,因此可通过人工合成(化学合成)方法获得目的基因.
(4)β-半乳糖苷酶与胰岛素A 链或B链融合表达,可将胰岛素肽链上蛋白酶的切割位点隐藏在内部,其意义在于防止胰岛素的A、B链被菌体内蛋白酶降解.
(5)溴化氰能切断肽链中甲硫氨酸羧基端的肽键,用溴化氰处理相应的融合蛋白能获得完整的A链或B链,且β-半乳糖苷酶被切成多个肽段,这是因为β-半乳糖苷酶中含多个甲硫氨酸,而胰岛素A、B链中不含甲硫氨酸.
(6)根据图2中胰岛素的结构,请推测每个胰岛素分子中所含游离氨基的数量.你的推测结果是至少2个,理由是两条肽链的一端各有一个游离的氨基,氨基酸的R基中可能还含有游离的氨基.
(7)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成功表达培育出了抗虫棉.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使害虫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主要体现在生物、食物和环境安全等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细胞进行无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变化是(  )
A.细胞核一分为二B.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
C.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D.中心粒在间期倍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分解者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 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10kJ和400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捕食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 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900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是某养殖鱼类种群的有关曲线.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a、c、e点种群都达可表示种群数量为$\frac{K}{2}$
C.a点和f点的增长速率都与c点对应
D.b、d点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胰脏的细胞会把放射性的氨基酸掺入蛋白质中.这样就给新合成的蛋白质带上了标记并使我们有可能追踪这些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定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追踪的是一种酶,此酶最终被胰细胞分泌到胞外.请指出此蛋白质在胰细胞中移动的最可能的途径.(  )
A.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核B.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
C.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D.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与质膜融合
E.内质网→溶酶体→囊泡与质膜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根据“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是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 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种有机物的存在。

(2)鉴定成熟梨果内存在还原性糖所用到的试剂是 ,该试剂与细胞内可溶性糖中的还原性糖如 发生反应,产生 现象。

(3)鉴定花生子叶中存在脂肪,所用到的试剂是 ,呈现 颜色;

(4)鉴定黄豆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先向试管内注入2mL黄豆组织样液;然后向试管内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试管内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为什么只加3~4滴双缩脲试剂B而不能过量? 。(2分)

(5)某同学在做还原糖鉴定实验中,进行如下操作:

取一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苹果组织样液,再向试管内注入2ml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再滴入4-5滴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合均匀,而后静止2min,发现试管中溶液颜色并没有变成砖红色沉淀。请指出该同学的实验操作中存在的2个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2分)。

_(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