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201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发现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如图所示是囊泡膜与靶膜融合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囊泡是由单层膜所包裹的膜性结构,其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2)由图可知,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该融合过程体现了膜具有流动性性.
(3)浆细胞在分泌抗体的过程中,参与囊泡形成和运输的细胞结构依次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4)在神经细胞内,当电信号传至轴突末梢时,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需穿过0层磷脂分子.

分析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形成的,蛋白质分子镶在链中双分子层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或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系统的各种膜在结构和组成上相似,在功能上联系.
2、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并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细胞膜,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解答 解:(1)囊泡膜是单膜结构,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囊泡膜的基本骨架;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2)由题图可知,囊泡上的V-SNARE蛋白与靶膜上的T-SNARE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使囊泡膜与靶膜融合,囊泡膜与靶膜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
(3)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根据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可知,参与囊泡形成和运输的细胞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4)在神经细胞中,电信号传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移向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属于胞吐,不穿过膜结构,因此穿过的磷脂分子是0层.
故答案为:
(1)磷脂双分子层      生物膜
(2)T-SNARE      流动性
(3)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4)突触前膜   0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及其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解答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是( )

A.抗原识别的阶段

B.形成效应B细胞

C.形成效应T细胞

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纯种果蝇中,进行如下杂交实验(设相关基因为A、a).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反交实验可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位置
B.正反交的结果说明眼色基因不在细胞质中,也不在常染色体上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基因型都是XAXa
D.预期正反交的F1各自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例都是1: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人们常采用生物工程技术以获得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转基因生物时常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该过程中需耍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在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目的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启动子,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到受体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2)若要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动物,需要对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后转入到经同期发情(促性腺激素)处理的受体动物体内.
(3)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采用愈伤组织细胞作为受体细胞,与采用叶肉细胞相比较,其优点是全能性高,将抗虫基因转入受体细胞后,还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才能获得抗虫棉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表示某生物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内mRNA含量变化,以及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时期主要进行DNA复制B.a、c时期核糖体较活跃
C.c时期细胞内DNA:染色体数=2:1D.e时期细胞内无姐妹染色单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LB液体培养基和LB固体培养基是微生物实验室中较常用的一种培养基,其配方为10g蛋白胨、10g/L酵母提取物、5g/L氯化钠等,主要用于培养细菌、扩增菌种数量.某研究组开展了氧气对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配制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培养基,其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有些微生物对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及pH、氧气等条件有特殊要求.
(2)将各类微生物用接种环从斜面培养基接种于灭菌过的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化培养.
(3)将含有LB固体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中加15g琼脂粉,刚配好,尚未凝固)的锥形瓶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灭菌.灭菌完成后将锥形瓶取出,待温度下降到60℃(不烫手的温度)时,用酒精擦拭桌面和双手,在超净工作台中的酒精灯火焰旁将锥形瓶中的LB培养基分装到一系列试管,并做标记.
(4)当试管温度下降到40℃(培养基还是液态)时,用灭菌过的移液器吸取0.1mL的各类微生物悬液加入相应试管中并封口,双手快速搓动试管,使菌种均匀分布于培养基内后迅速将封口的试管放置在低温条件下使培养基凝固.
(5)将上述试管放置于常温条件下培养48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如图中可表示制作果酒的菌种的分布图的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高中生物学实验中,以下操作对估测结果的数值准确性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
A.估测细胞周期各期时长,可统计多个视野中各时期细胞数量所占比例
B.估测狭长样地中蒲公英数量,可用等距取样法选取样方
C.估测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用滴管从静置培养液的中层取样
D.估测某地域灰地鼠的数量,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DNA扩增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方法1是将该DNA片段导入细菌细胞中,通过培养细菌进行体内扩增;方法2是利用PCR技术进行体外扩增.
(1)方法l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用限制酶将目的基因切割下来,插入到带有某种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质粒中,然后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菌,利用添加有特异性抗生素的培养基对受体菌进行培养.
①在培养基中添加特异性抗生素的目的是选择导入了重组质粒(即含有目标DNA片段)的受体菌.
第二步:对筛选得到的重组细菌进行培养、扩增.
②此阶段培养基中仍需添加特异性抗生素,因为只有含有重组质粒的细菌(即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菌)才带有该抗生素抗性基因,才能在添加特异性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③请列举两个影响培养效果的因素,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a.培养温度,温度影响细菌体内酶的活性
b.培养的气体条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影响细菌的代谢
第三步:从培养得到的受体菌中分离纯化目标DNA片断.
(2)根据方法2回答下列问题.
①PCR技术开发成功的关键是制备得到了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②PCR中加入引物的作用是:作为DNA复制的起点
③电泳是分离纯化DNA和蛋白质的常用方法,体内和体外扩增得到的DNA往往都还需要利用电泳技术进一步分离纯化.请简要阐述该方法的工作原理.不同DNA和蛋白质分子大小、带电性都存在差异,因此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利用这一特性可把目的分子与其余物质分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