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果蝇是遗传学常用的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1)图1表示对雌果蝇眼型的遗传研究结果,由图分析,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眼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其中雄性棒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Y.
(2)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d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d,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如图2所示.在纯合(XdBXdB、XdBY)时能使胚胎致死.若棒眼雌果蝇(Xd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F1果蝇的表现型有三种,分别为棒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和正常眼雌果蝇,其中雄果蝇占$\frac{1}{3}$.若F1雌果蝇随机交配,则产生的F2中Xb频率为$\frac{10}{11}$.
(3)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的现象叫缺失,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两条染色体在相同区域同时缺失叫缺失纯合子,若仅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而另一条正常叫缺失杂合子.缺失杂合子的生活力降低但能存活,缺失纯合子导致个体胚胎期死亡.现有一红眼雄果蝇XAY与叶白眼雌果蝇XaXa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请用杂交实验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缺失造成的,还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实验设计:选该白眼雌果蝇与多只红眼雄果蝇杂交,观察统计子代中雌雄果蝇数量之比.
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1:1,则为基因突变引起的.
②若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2:1,则是由于缺失造成的.

分析 1、由题图可知,果蝇的正常眼基因和棒状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XbXb和XbY,如果X染色体上某一区段重复,该染色体上的b基因变成B基因,则为棒状眼,因此棒状眼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2、先写出棒眼雌果蝇(Xd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根据题干中隐性纯合致死现象,判断出致死基因型及杂交后代个体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计算子一代个体自由交配后代的某基因的基因频率时,先计算出子一代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比例和子一代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用雌雄配子交配法写出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根据题意中的隐性纯合致死判断出胚胎致死的基因型和自由交配后代的不同基因型及比例,最后按照基因频率的概念进行计算.
3、由题意知,一红眼雄果蝇XAY与叶白眼雌果蝇XaXa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该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的缺失,也可能是基因突变两种情况,先假定某种情况成立,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和杂交后的基因型及表现,然后进行解答.

解答 解:(1)由图1可知,果蝇的棒状眼是由于染色体片段的重复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棒状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雄果蝇棒状眼的基因型是XBY.
(2)棒眼雌果蝇(Xd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XdBXb、XdBY、XbXb、XbY,其中XdBY胚胎致死,因此后代的表现型是棒眼雌果蝇(XdBXb)、正常眼雄果蝇(XbY)和正常眼雌果蝇(XbXb),比例为1:1:1,因此中雄果蝇占$\frac{1}{3}$;子一代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dB:Xb=1:3,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b:Y=1:1,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产生的F2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dBY:XdBXb:XbXb:XbY=1:1:3:3,其中XdBY胚胎致死,因此自由交配F2中果蝇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dBXb:XbXb:XbY=1:3:3,所以Xb频率为(1+2×3+3)÷(2+6+3)=$\frac{10}{11}$.
(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红眼雄果蝇XAY与叶白眼雌果蝇Xaxa杂交子代中出的白眼雌果蝇的原因是由于缺失造成的,还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①如果该白眼果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则该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XAXa:XaY=1:1,因此杂交后的性别比例是雌性果蝇:雄果蝇=1:1;
②假设该白眼雌果蝇是由染色体缺失造成的,如果染色体缺失用X+表示,该果蝇的基因型为X+Xa,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X+XA、XAXa、X+Y、XaY,其中X+Y胚胎致死,因此杂交后的性别比例是雌性果蝇:雄果蝇=2:1.
故答案为:
(1)染色体(结构)变异 XBY
(2)正常眼雌果蝇 $\frac{1}{3}$ $\frac{10}{11}$
(3)①1:1 ②2:1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对某些遗传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获取结论的能力及设计遗传实验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图为3种植物激素及NAA(萘乙酸,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模式图(+表示促进,一表示抑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激素甲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B.激素调节是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的唯一方式
C.激素乙和细胞分裂素有协同作用,激素丙可由色氨酸转化而来
D.激素丙与NAA诱导的单性结实是可遗传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垂体分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下丘脑紧密联系.如图1所示,下丘脑不同神经元的轴突进入垂体内部,其轴突末梢被毛细血管网所包围(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

(1)神经垂体释放两种重要激素,其中一种激素叫催产素,由下丘脑神经元在胞体处合成后经轴突运输至轴突末梢,这样就贮存于神经垂体中.当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催产素就会被分泌,在神经垂体处释放进入毛细血管网,经血液循环运送至全身各处,最终作用于靶器官.另一种激素其合成、分泌、贮存和释放方式与催产素类似,这种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内环境的一种变化会刺激这种激素分泌量增加,这种变化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分娩时,催产素使子宫肌收缩,子宫肌收缩又刺激位于子宫肌层中的牵张感受器,牵张感受器的兴奋经传入神经到达母体的下丘脑,引起母体催产素的分泌.催产素进一步加剧子宫肌的收缩.所以催产素是通过正反馈调节使子宫有足够力量进行收缩以完成分娩.
(2)腺垂体释放多种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是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的.下丘脑分泌的该激素进入初级毛细血管网,经门微静脉进入次级毛细血管网.可以推知门微静脉分支形成次级毛细血管网的作用是有利于释放下丘脑产生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腺垂体产生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进入血液循环.
(3)对比发现,就垂体本身来说,最可能不含内分泌细胞的是神经垂体(神经垂体或腺垂体).
(4)如图2可以看出皮质醇的分泌是受到两种调节机制的调节,这两种调节机制是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健康人体内,正是因为上述两种调节机制中后者的作用,皮质醇浓度不会持续过高,但长期焦虑和抑郁的人,皮质醇会持续较高,抑制了免疫系统功能,导致体内容易产生肿瘤,这说明免疫系统除防卫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
综上可以看出内环境的稳态实际是受到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原产于南美洲的水蕴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沉水植物,在亚洲地区繁殖已经成为池塘溪河中常见的野草.某研究小组用水蕴草进行实验,甲图表示在光照条件下其叶肉细胞内的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字母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乙图是探究温度影响水蕴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研究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③和④(用图中数字表示),D表示[H]和ATP.
(2)乙图中5°C时水蕴草根细胞中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3)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的温度为30℃.假设每天光照12小时,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20℃.
(4)近年广东北江下游水体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水体发绿、发臭,主要是因蓝藻、绿藻大量繁殖而引起的.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角度分析,藻类与水蕴草均属于第一营养级.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如何进行生物防治?投放一定量的捕食藻类的水生动物(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5)生活中人们常把水蕴草养在水族箱中,既净化水质又美化环境,由此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RNA聚合酶、ATP酶和抗利尿激素可在人体同一细胞中合成
B.蛔虫、变形虫、草履虫都是消费者,它们的细胞呼吸方式均为有氧呼吸
C.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溶酶体内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苯、甘油、乙醇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  )
A.渗透作用B.自由扩散C.主动运输D.内吞和外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图甲是在20℃、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的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乙图是甲图a点对应的光照条件下的有关曲线.请据图回答:

(1)由甲图可知,A植物与B植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有差异,主要是A植株适宜在较强光照的环境中生存,B植株适宜在较弱光照下生存,这由植物自身的遗传特性决定.据此可将它们共同种植,构建群落的垂直结构,达到充分利用光能的目的.
(2)若其他条件不变,则饱和CO2浓度下,甲图中a点向上移动.
(3)乙图中两曲线后段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温度过高,酶活性降低,光合速率因而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稻鱼共生系统”中,鲤鱼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稻飞虱等害虫落入水中并食之,同时使清晨水稻叶片上的露水滴落,减轻稻瘟病原孢子的产生和菌丝体生长;鲤鱼的游动,又使水浑浊,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稻叶在给鲤鱼提供食物的同时,还为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分别表现在:①生态效益: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或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
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或增加鱼的产出,增加农民收入.
(2)“亚洲鲤鱼”被引入美国,在当地已经构成了生态入侵,它与美国的本地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捕食的关系,导致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3)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N2和P2.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双子叶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该性状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
杂交实验1:紫花×白花;杂交实验2:紫花×白花;杂交实验3:红花×白花,
三组实验F1的表现型均为紫色,F2的表现型见柱状图所示.已知实验3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1对应的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4种;如实验2所得的F2再自交一次,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5:3.
(2)实验3所得的F1与某白花品种品种杂交,请简要分析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表现型比例及相对应的该白花品种可能的基因型:
①如果杂交后代紫花:白花=1:1,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
②如果杂交后代紫花:红花:白花=1:1:2,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
③如果杂交后代紫花:红花:白花=3:1:4,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
(3)该植物茎有紫色和绿色两种,由等位基因N-n控制,正常情况下纯合紫茎植株与绿茎植株杂交,子代均为紫茎植株.某科学家用X射线照射紫茎植株Ⅰ后,再与绿茎植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茎732株、绿茎2株(绿茎植株Ⅱ),绿茎植株Ⅱ与正常纯合的紫茎植株Ⅲ杂交,F1再严格自交得F2
①茎植株Ⅱ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可遗传的变异类型还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②如绿茎植株Ⅱ的出现由含有基因N在内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则F2中绿茎植株所占比例为$\frac{1}{7}$(注: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