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与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图,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35S标记的噬菌体记为甲组,32P标记的噬菌体记为乙组)(  )
A.甲组-上清液-bB.乙组-沉淀物-dC.甲组-沉淀物-cD.乙组-上清液-a

分析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解答 解:(1)甲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而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经过搅拌离心后,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中,且放射性强度与保温时间长短没有关系,对应于曲线c.
(2)乙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而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内,经过搅拌离心后,DNA随着细菌分布在沉淀物质.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这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沉淀物中放射性含量降低,对应于曲线d.
故选:B.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神经突触后膜的小电位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叠加.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此现象,做了如下实验.
材料:电位轴突A、B、C与某神经元形成了如图甲所示的突触联系
实验:
①给轴突A两次间隔时间较长的刺激;
②给轴突A两次间隔时间较短的刺激;
③单独给轴突B刺激,较长时间后再同时给轴突A和B刺激;
④连续刺激轴突A和B各两次;
结果如图乙所示,只有实验④产生动作电位,请回答:

(1)实验②中突触后膜小电位不能(能/不能)传播.小电位叠加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神经)递质累加作用于突触后膜,最终达到阈值并引发动作电位,其中达到阈值后电位上升到峰值的原因是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
(2)实验③表明来自不同突触刺激产生的可以在空间上的叠加.
(3)参照①②③将④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画在以下坐标系中.
(4)此研究小组后又单独给轴突C刺激,突触后膜电位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细胞膜对Cl-的通透性增加,Cl-内流,同时给轴突A和C刺激,突触后膜电位几乎没有变化,这是由于两者产生的突触后膜电位方向相反(相同、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
B.图乙的物质运输方式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
C.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红细胞
D.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于1982年5月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下面是它的结构简式:

脑啡肽的合成是采用的蛋白质工程技术,这是在生物发展分子水平上的又一突破.请相据此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1)该图所示化合物的名称是五肽,肽键结构式为-NH-CO-.
(2)该化合物是由氨基酸分子失去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叫脱水缩合反应.
(3)该图中所示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R基决定的,该化合物由4种氨基酸构成.
(4)如果图中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则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2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探究或验证酶特性的实验设计思路较为准确的是(  )
A.利用麦芽糖、淀粉、淀粉酶、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H2O2、H2O,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脂肪酶、稀释蛋清、缓冲液,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H2O2、新鲜肝脏研磨液、FeCl3,验证酶的高效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XYY个体的出现是由于(  )
A.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B.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C.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D.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是由单体相互结合形成的多聚体.图中甲、乙、丙为细胞内重要的三种多聚体,a和b为其单体.请结合此图,判断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人体细胞内,a共有4种
B.甲流病毒与细胞中某种细胞器在组成成分上可能相同
C.b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丙的多样性
D.在某人的神经细胞和肝细胞中,甲、乙、丙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一组化合物中所含元素最为相同的是(  )
A.RNA和唾液淀粉酶B.油脂和脂肪酶
C.淀粉和油脂D.葡萄糖和核糖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刺激右腿,右腿收缩,说明左右屈腿反射弧在结构上是相对独立的.但当刺激较强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时,右腿也会收缩,说明左右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实验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大腿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于是教师为实验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1)刺激蛙左腿,若左腿不收缩而右腿收缩,说明伤及的是传出神经.
(2)刺激蛙左腿,若左、右腿均不收缩,则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那么可用刺激右腿,观察左腿是否收缩的方法加以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