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frac{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A.种群数量稳定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分析 “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frac{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frac{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frac{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

解答 解:A、种群数量为$\frac{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因此种群数量不会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
B、种群数量为$\frac{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此时捕捞能使种群较快恢复到K值,维持可持续生产,B正确;
C、种群数量最大值时K值,而不是$\frac{K}{2}$,C错误;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值为K值,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重点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要求考生识记“S”型曲线形成的原因,理解和掌握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合理解释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frac{K}{2}$左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①A、B、C、D依次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②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C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较A高  
④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
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关于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下列哪项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过程
B.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从理性思维到感性认识的过程
C.细胞学说在修正、发展的过程中前进
D.显微镜是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重要的工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或答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原理.
(2)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系统学和工程学(或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3)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引入害虫天敌防治,激素防治,转基因培育抗害虫农作物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在[]中填标号,在横线上填相应的名称):
(1)只有在真核细胞中,使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该图表示的结构.
(2)[3]染色质主要由细胞质中翻译形成的物质蛋白质以及DNA共同组成,前者进入细胞核的通道是[2]核孔.
(3)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是[4]核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受精作用也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的过程
B.受精卵的绝大部分细胞质来自于卵细胞
C.受精过程使卵细胞的生命活动变得活跃
D.同一双亲后代遗传的多样性只与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用纯种高秆(D)抗锈病(T)小麦和矮秆(d)易感锈病(t)小麦品种作亲本培育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品种.方法如下:
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感锈病$\stackrel{a}{→}$F1$\stackrel{b}{→}$F2$\stackrel{c}{→}$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
(1)这种育种方法叫单倍体育种.过程a为减数分裂,过程b为花药离体培养.
(2)过程c的处理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
(3)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的基因型为ddT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广泛,其生理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下面是探究萘乙酸(NAA)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请你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1)实验原理: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2)实验过程与方法:
①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长良好的半木质枝条,剪成5~7cm,每段插条芽数相同.
②实验:将插条分别用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奈乙酸溶液处理(如图1)8~12h后,再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建模: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如图2
(3)结果分析与评价:
①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②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是300-500mg/L(或400mg/L左右)萘乙酸是促进山茶花插条生根的适宜浓度.
③为了提高所建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请改正图l所示的实验方案中一处明显的不足:增加每组插条数目(或重复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④若利用上述实验相同的方法,探究萘乙酸对葡萄插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时,除第一组外其余各组均没有长出不定根,最可能的原因是萘乙酸的浓度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图表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据图回答:

(1)①表示外植体,它能被培养成为④的根本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②表示愈伤组织,它与①比较全能性高(填“高”或“低”).
(2)若想制作人工种子,应该选用(填编号)③.若想培育无毒苗应选取植物的芽尖或茎尖作为①.
(3)若①是花药,则④是单倍体植株,继续对其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可获得正常可育植株,该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
(4)若①是胡萝卜根尖细胞,则培养成的④的叶片的颜色是绿色,这说明根尖细胞有控制叶片绿色性状的基因.
(5)若利用此项技术制造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紫草素,培养将进行到②(填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