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过程中,DNA与RNA都会发生改变
B.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小,细胞内物质交流能力减弱
C.细胞凋亡过程中,基因无法表达,代谢活动停止
D.细胞癌变过程中,形态结构不变,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不同种类的纤维素酶)。请分析回答:
(1)酶可通过__________来提高催化反应效率,所以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相同条件下,A酶、B酶的活性一般可用______________来比较。
(3)如果要探究pH对A酶活性的影响,应将温度控制_________℃左右。在80℃条件下,B酶活性为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没有得到纤维素分解产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若在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昆虫种群产生了一次基因突变,使原浅体色群体中出现了少数深体色的个体,其基因频率变化如下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大约在第10代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A基因,随后A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C.第24代时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为AA10%Aa20%aa70%则下一代种群中a基因频率小于80%
D.环境变黑有利于深色个体生存,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该种群基因库中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新物种即将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中含有2种核酸,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蛋白质、核酸和纤维素等生物大分子不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
C.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D.细胞合成的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课外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取若干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随机平均分为8组,分别放在不同条件下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分析回答:
组别 | 温度(℃) | 普通阳光(%) | 开始时CO2浓度(%) | 12小时后CO2浓度(%) |
1 | 25 | 0 | 0.36 | 0.38 |
2 | 25 | 10 | 0.36 | 0.37 |
3 | 25 | 20 | 0.36 | 0.36 |
4 | 25 | 40 | 0.36 | 0.34 |
5 | 25 | 60 | 0.36 | 0.32 |
6 | 25 | 80 | 0.36 | 0.29 |
7 | 8 | 60 | 0.36 | 0.35 |
8 | 8 | 80 | 0.36 | 0.35 |
(1)该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实验中第1组在12小时后CO2浓度变化的原因是 。若能每天光照12小时,要使玉米幼苗能在25℃条件下生长,光照强度必须大于普通阳光 %。
(2)在第3组的条件下,玉米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分析造成7、8组实验结果相同的可能原因: 。
(3)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玉米幼苗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思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石家庄辛集中学高三上11.27周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某植株体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①,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
(2)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②,若产生基因组成为AaB的精子,其原因最可能是减数 期,染色体分配异常。此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 变异。
(3)图③是另一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 。
(4)请在D图标出y1和y2的数值,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如东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兴趣小组选择“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不同植物种子萌发时胚轴生长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
①取刚萌发的黄豆、赤豆各60粒,分别随机分为6组,每组10粒。
②取12个培养皿,在培养皿底部垫上滤纸,分为两大组,一组放置黄豆,另一组放置赤豆,分别编号1、2、3、4、5、6。
③在1号培养皿中喷洒适量清水,2~6号喷洒等量的2.55×10-8g/L、2.55×10-6g/L、2.55×10-4g/L、2.55×10-2g/L、2.55g/L的2,4-D溶液。
④将培养皿放在阴暗处培养,每天定时喷洒相应的2,4-D溶液.5天后测量胚轴的长度并计算胚轴平均生长量。
实验结果:各组胚轴平均生长量如下表(单位:cm)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黄豆芽 | 0.69 | 1.36 | 1.61 | 1.19 | 0.12 | 0.06 |
赤豆芽 | 0.50 | 0.511 | 0.53 | 0.592 | 0.532 | 0.37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④需将培养皿放在阴暗处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为了5天后能得到胚轴的生长量,需要在实验开始前测量_____________。
(3)2,4-D浓度为2.55×10-2g/L时,对黄豆芽、赤豆芽胚轴生长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豆芽中对生长素类似物(2,4-D)更为敏感的是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____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如东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类的活动不能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B.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无关
C.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D.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体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阆中中学高二上学期周测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