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
A.B.
C.D.

分析 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解答 解: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丝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女性白化病患者(bb)的体细胞分裂后期含有两个b基因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交叉互换发生在分裂前期
C.分裂中期和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两倍
D.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多于9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
A.恩格尔曼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同时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C.萨顿以果蝇为研究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卡尔文用14C标记CO2探究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转移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表现型如下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  )
A.9:3:3:1B.1:1:1:1C.2:2:1:1D.3:1: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大小便失禁,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人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免疫球蛋白与单细胞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繁殖的过程属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C.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等疾病

D.一种抗原只能与一种抗体或效应B细胞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定西市高二上期末文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出现和消失分别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

A.前期、中期、后期 B.间期、前期、后期

C.间期、前期、末期 D.前期、后期、末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