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区 | 小螳螂出现率的变化(%) | |
定时灌溉 | 不驱走大螳螂 | 增加35 |
驱走大螳螂 | 增加70 | |
不灌溉 | 不驱走大螳螂 | 减少10 |
驱走大螳螂 | 减少2 |
A. | 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螳螂的活动范围 | B. | 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 ||
C. | 大螳螂影响小螳螂的活动范围 | D. | 小螳螂抑制大螳螂的数量增长 |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研究者在这两个螳螂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螳螂诱饵投放点,说明研究者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在处理区都定时灌溉时,驱走大螳螂后,小螳螂出现率的变化增加较多,说明大螳螂影响小螳螂的活动范围.在处理区定时灌溉时,小螳螂出现率的变化是增加;而在处理区不灌溉时,小螳螂出现率的变化是减少,说明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螳螂的活动范围.
解答 解:A、由于是否灌溉,小螳螂出现率的变化不同,所以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螳螂的活动范围,A正确;
B、由于在处理区的多个观测点统计数据,说明不同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B正确;
C、由于是否驱走大螳螂,小螳螂出现率的变化不同,所以影响小螳螂的活动范围,C正确;
D、根据图表数据,大螳螂抑制小螳螂的数量增长,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类的多指(A)对正常指(a)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一个男性多指患者(Aa)的下列各细胞中,含或可能含显性基因A的共有几项①精原细胞②成熟的红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④次级精母细胞⑤精子⑥白细胞
A.2
B.3
C.4
D.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物的细胞壁都可以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 | |
B. | 在植物叶肉细胞中,能够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 |
C. | 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与甲状腺细胞接触,是由于甲状腺细胞具有特定的受体蛋白 | |
D. | 叶绿体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白细胞吞噬病毒的方式是③ | B. | ④的含义是“是否需要载体” | ||
C. |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⑤ | D. | ⑥的含义是“是否为逆浓度运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 | |
B. | 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 | |
C. | 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 |
D. | 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9:2:1 | B. | 13:2:1 | C. | 7:6:3 | D. | 5: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 B. | 酶是生物催化剂 | ||
C. | 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 D. | 酶都是蛋白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