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6.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a为树突末梢,构成突触小体
B.1中物质通过协助扩散释放至2中
C.2中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在反射弧中信号传递方向是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4. 如图表示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
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8.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A=D、B=E、C=F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至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5.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进行①或者③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能进行②或者④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各种生物都能通过过程②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过程②和④不能在生物体的同一细胞内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5.某草原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数量关系如下表。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生产者固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单位:百万千焦)( )
A.种群a、b、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种群b个体数量的变化只是由于种群c对其有选择捕食的结果
C.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12%
D.种群a的净同化量为59.5百万千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32.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________,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甲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__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
能力。
(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是________kJ。
(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6.现在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每年仍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废纸,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能源乙醇。下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①环节所需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________环境中,筛选该微生物的方法是________。图中②环节获得的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成分,即C1酶Cx酶和________,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________,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纸张加工过程中,有时加入一些由植物芳香油制成的香精,________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也可以用植物色 素使纸张着色,根据植物色素易溶于有机试剂的特点,可以考虑使用________方法提取植物色素。
(3)④过程要注意对接种器材进行________,⑤环节常用的菌种是________,产生酒精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发酵装置进行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30.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
B.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C.尽量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类
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