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分)下图A是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模式图,其中含有两条α肽链,两条β肽链(α肽链和β肽链不同)。图B表示β肽链一端(圆圈所示部分)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①的名称是         ,写出③⑤⑦处肽键的结构式               
(2)图B所示的一段肽链由        种氨基酸缩合而成。
(3)据两图可知一条β肽链至少含有        个羧基,若两条β肽链完全相同,则一个血红蛋白分子至少含有         个羧基。

(1)氨基    -CO-NH-   (2)3    (3)3     8

解析试题分析:图B中①是氨基、③⑤⑦为肽键(-CO-NH-)、②④⑥⑦表示R基,可见图B所示的一段肽链由4个但3种氨基酸缩合而成。由图可知一条β肽链至少含有3个羧基,则两条完全相同的β肽链至少含有6个羧基,两条α肽链至少含有2个羧基,所以一个血红蛋白分子至少含有8个羧基。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6分)下图表示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据图回答问题:
(1)用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称为           ,由①和②培育⑤所依据的原理是             
(2)用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是                         ,由④培育出⑤的过程中常用化学药剂               处理④的幼苗,方法Ⅲ和Ⅴ合称为              育种,其优点是                 
(3)由③培育出⑥的常用方法为                ,形成的⑥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结构是                      的神经分泌细胞。
(2)若甲模式中,靶腺为甲状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      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进而再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3)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4)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           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的主要特点是                    
(5)在寒冷的环境中,能通过丙方式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反射弧是         ,最终使机体的产热量      (<、>或=)散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6分)图1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图2表示5号个体生殖腺中某个细胞的连续分裂示意图。请回答: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12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I代的     号个体。
(2)9号个体的基因型是               。14号个体是纯合体的概率是      (用分数表示)。
(3)图2中细胞c1的名称是                     。正常情况下,细胞d1和d4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              
(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通过图2的         (填图中数字)过程实现的。若细胞e1和e2的基因组成并不完全相同,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6分)图甲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图乙是图甲局部结构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

(1)若图甲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靶细胞是           
(2)若图甲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             ;兴奋在细胞3和细胞2间传递的结构如图乙所示,图乙中结构③的名称是            。结构②中的液体成分属于          。①中物质由前膜释放,与                    等(2种细胞器)直接相关。
(3)下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d、e中能检测到兴奋的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2分)某医生接待了因手被割伤前来就医的甲、乙两位病人,在详细询问后,决定给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给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乙注射抗破伤风抗体。请回答下列列问题。
(1)人体有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为第一道防线, 体液中的_____________是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叫做__________免疫。
(2)破伤风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它产生的破伤风外毒素。当破伤风杆菌初次入侵时,进入机体内的外毒素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进而使之丧失毒性,这是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__________免疫,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甲注射的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甲醛作用后脱毒形成的,从免疫学上说类毒素属于_____。
(4)乙病人由于体内没有      细胞发挥二次免疫作用, 只能注射破伤风抗体,直接与外毒素结合, 使之丧失毒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7分)某学习小组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探究实验。
(1)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③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
                                                                    
                                                                    
                                                                    
(2)血球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璃制品,样品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个中格、每个中格由16个小格、总共400个小格组成,每个计数室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
现观察到下图中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小格内有酵母菌44个,其中被染色剂台盼蓝(分子量约为 960)染成蓝色的有4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应该统计的菌体数为
                  个。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                             

(3)该学习小组同时做3组实验,分别测得三组培养液中酵母菌实验数据如下:(单位:万个/ mL)

请将该学习小组采集的数据适当处理后,以曲线图形式(见下图)表示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4)到了第4天后,每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对酵母菌样液进行            ,以方便计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7分)近期,我国首次发布肿瘤年报,年报显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专家指出肿瘤对我国人口健康的危害很大,人人需要有防控意识。下图表示原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的3种途径。

(1)推测图中所示蛋白质的功能是                  
(2)由图可知,此蛋白的         增强或           增加与细胞癌变有关。
(3)下图表示为结肠癌癌变的遗传学原理

①正常细胞中的这四条染色体互为         
②癌症的发生一般需要很长时间,因为细胞癌变是       的结果。
③有些种类的病毒可以经过逆转录得到DNA,将其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从而使细胞癌变,这一整合过程与         技术中农杆菌转化法原理类似,因为农杆菌含有       ,所以也可以发生这一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7分)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 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为7~10 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1)仅通过对资料1的分析,你能对膜结构提出什么样的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2、3中要获得纯净的细胞膜,最好选择哺乳动物的哪一类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资料3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4)资料4、5中,通过比较分析生物膜的计算厚度和实测厚度,科学家对膜结构模型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
(5)资料6中,科学家最早是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的膜蛋白,进行融合实验。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 ℃下经过40 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综合以上实验,并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提出了大多数人所接受的_ 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