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池塘水中生活着多种浮游动植物,其中大型溞是常见杂食浮游动物,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可用于控制水体中藻类的过度增长。为探究大型溞对藻类的影响,某实验室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

1)多次采集池塘水,混匀后分别装入透明塑料桶中,将塑料桶随机分成5组(C0-C4组),向桶中加入大型溞,使其密度依次为0/L5/L15/L25/ L50/ L。将水桶置于适宜光照下,每三天计数一次,统计每组水样中藻类植物细胞密度,实验结果如图1

①实验水样中的所有生物可看作微型______________,输入其中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透明桶置于适宜光照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4天到第7天期间,C0C1C2组藻类植物细胞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

a.水体无机盐得不到及时补充b.有害代谢产物积累c.浮游动物摄食量大于藻类增殖量

2)研究者还统计了各组水体中小型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大型溞与小型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据此分析图1中C4组对藻类抑制效果反而不如C3组的原因_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可知,饲养大型溞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但需考虑大型溞的投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答案】群落 水样中的生产者(主要为藻类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利于藻类植物(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bc 捕食与竞争 大型溞密度过大,抑制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从而使某些藻类得以繁殖 防止藻类过度生长(防治因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藻类爆发) 密度

【解析】

群落是指一个地域的所有生物;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藻类植物的数量可以从自身和天敌等两方面考虑。

1)①水样中的所有生物可构成群落,输入其中的总能量是水样中的生产者(主要为藻类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藻类的生长需要光照,将透明桶置于适宜光照下的目的是利于藻类植物(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水体无机盐得不到及时补充,有害代谢产物积累,均会抑制藻类细胞的分裂、生长,浮游动物摄食量大于藻类增殖量也会导致藻类细胞密度下降,所以第4天到第7天期间,C0C1C2组藻类植物细胞数量下降,故选abc

2)大型溞与小型浮游动物都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又由于大型搔也可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所以二者之间也存在捕食关系;C4组对藻类抑制效果反而不如C3组,其原因可能是C4组的大型溞密度过大,抑制了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从而使某些藻类得以繁殖。

3)由上述实验可知,饲养大型溞可用于防止藻类过度增长(防止因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的藻类爆发),但需考虑大型溞投放的密度(或数量)等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X染色体

B. 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kl段

C. 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j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D. 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jk段形成的原因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将种群的各项数量特征填入相应的位置,则a b c d 按照顺序对应为(

A.a出生率 b死亡率 c年龄组成 d性别比例

B.a死亡率 b出生率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

C.a出生率 b死亡率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

D.a死亡率 b出生率 c年龄组成 d性别比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图所示DNA片段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丙的黏性末端一定是由两种限制酶催化产生的

B.甲、乙之间可形成重组DNA分子,但甲、丙之间不能

C.DNA连接酶催化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之间形成化学键

D.切割甲的限制酶很可能不能识别由甲、乙片段形成的重组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杨酸(SA)在植物体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以黄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第1~3天

第4~9天

第10天

叶面喷洒

日温/夜温

光照

日温/夜温

光照

分组

检测

A

H2O

25℃/18℃

适宜

25℃/18℃

适宜

A1

光合速率

A2

G基因表达量

B

25℃/18℃

适宜

18℃/12℃

弱光

B1

光合速率

B2

G基因表达量

C

SA

25℃/18℃

适宜

18℃/12℃

弱光

C1

光合速率

C2

G基因表达量

(1)设计实验时,应该遵循的是________

①所选幼苗长势相同②细苗进行随机分组③每组均用一株幼苗作为材料④重复进行实验

(2)实验中A组为________组,B组叶面应喷洒________。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应________(填“诱导气孔开放”“诱导气孔关闭”或“不做处理”),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3)G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光合作用中需要的一种酶,它依赖于[H]发挥催化作用,推测这种酶参与了暗反应中________过程。

(4)实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但提前外施SA可明显减轻________的影响。

②G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________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5)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废水中含有多种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研究者利用培养基分离出能降解部分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如图1所示。

1)据题意分析,图1中的培养基类型是________,接种方法是_______

2)为鉴定图1中微生物的种类,下列可作为鉴定依据的有_____

A.菌落的大小 B.菌落的表面 C.菌落的颜色 D.菌落的形状

3)为将图1培养基中的真菌与细菌分离,新制了PDA培养基(含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蒸馏水)并加入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接种时用绒布轻按图1培养基表面,使绒布面沾上菌落,再将绒布轻按在新制培养基表面,培养结果如图2

①比较图12可知,图1中菌落_______(填编号)为细菌,判断理由是________

②图2中出现菌落5的原因不可能是____

A.绒布未灭菌 B.被抗青霉素细菌污染

C.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D.由无菌培养基自然发生

4)经分离纯化后分别测定真菌、细菌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如图3所示。进一步研究发现,真菌能将所产生的降解酶分泌到胞外起作用,而细菌不能分泌,降解酶只在胞内起作用。

①据图3,说明两种菌降解有机污染物效率的差异。___________

②从细胞器角度,分析说明细菌不能向胞外分泌降解酶的原因。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一个完整反射弧结构,其中腓肠肌既与传入神经相连,又与传出神经相连,且传出神经末梢与腓肠肌细胞接触部分类似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大脑既能接受兴奋,又能传递兴奋,故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

B.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

C.刺激腓肠肌,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

D.刺激M点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是某植物细胞分裂的图像,图乙表示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核DNA含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甲中的各细胞按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排序:③__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图甲中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是_______(填序号);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上一个时期正好增加一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纺锤体是在图甲中的_____(填序号)细胞中形成的,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图乙所示的核DNA数量加倍的原因是_____;比较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可以看出,有分裂的特点之一是分裂前后核DNA数量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火烧地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C.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

D.群落演替到针阔混交林阶段时,乔木植物的种类多于草本植物的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