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如图表示人体中吞噬细胞吞噬、清除衰老红细胞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各种膜结构所含成分及比例相同
B.吞噬细胞能通过细胞膜识别衰老的红细胞
C.结构①为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加工、包装有关
D.结构②为溶酶体,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高尔基体,②溶酶体.图示过程为高尔基体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溶酶体膜,巨噬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将衰老的红细胞吞噬后形成吞噬泡与溶酶体膜融合,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等会将红细胞的大部分成分水解,不能水解的物质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

解答 解:A图中的各种膜结构所含成分基本相同,但比例不相同,A错误;
B、吞噬细胞能通过细胞膜识别衰老的红细胞并将其清除,B正确;
C、结构①为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加工、包装有关,C正确;
D、结构②为溶酶体,由高尔基体产生,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红细胞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B.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C.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美国、英国等国已培养出β-胡萝卜素含量高,并且能够抗病虫害的胡萝卜新品种,为天然β-胡萝卜素含量的生产提供了优质的原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培育β-胡萝卜素含量高且能够抗病虫害的胡萝卜新品种,可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常用的培养基是MS培养基,该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两者用量的比例能影响细胞发育的方向: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高度分化的组织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为脱分化(去分化).
(2)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为两分子的维生素A,可用来治疗幼儿发育不良、干皮症等疾病.胡萝卜素是非挥发性萃取(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提取时常采用的方法是萃取,提取时的溶剂不适宜用乙醇,原因是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与水不混溶,而乙醇属于水溶性有机溶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是以种植番茄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其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000J/(cm2•a).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捕食食物链是A→B→C→分解者
B.B→C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
C.先进行物质循环,再进行能量流动
D.A、B、C三个种群中,未被利用的能量占其同化量比例最高的是B种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将动物致病菌的抗原基因导入马铃薯制成植物疫苗,饲喂转基因马铃薯可使动物获得免疫力.以下是与植物疫苗制备过程相关的图和表.

表1 引物对序列表
引物对AP1    AACTGAAATGTAGCTATC
P2    TTAAGTCCATTACTCTAG
引物对BS1    GTCCGACTAGTGGCTGTG
S2    AGCTGGCGTTTAGCCTCG
表2  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表
限制酶AluIEcoRIPstISmaI
切割位点AC↓CT
TC↑GA
G↓AATTC
CTTAA↑G
CTGCA↓G
G↑ACGTC
CCC↓GGG
GGG↑CCC
请根据以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在采用常规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使用的DNA聚合酶不同于一般生物体内的DNA聚合酶,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耐高温.
(2)PCR过程中退火(复性)温度必须根据引物的碱基数量和种类来设定.表1为根据模板设计的两对引物序列,图2为引物对与模板结合示意图.请判断哪一对引物可采用较高的退火温度?引物对B.
(3)图1步骤③所用的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是否有专一性要求?否.
(4)为将外源基因转入马铃薯,图1步骤⑥转基因所用的细菌B通常为农杆菌.
(5)对符合设计要求的重组质粒T进行酶切,.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请根据图1中标示的酶切位点和表2所列的识别序列,对以下酶切结果作出判断.
①采用EcoRⅠ和PstⅠ酶切,得到2种DNA片断.
②采用EcoRⅠ和SmaⅠ酶切,得到1种DNA片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问题:
(1)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条件.由于该细菌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变异类型容易选择、易培养、生活周期短,等优点,因此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2)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器皿进行灭菌(消毒、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进行清洗和消毒;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损伤DNA的结构.
(3)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比例合适.
(4)通常,对获得的纯菌种还可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的鉴定(或分类).
(5)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6)若用大肠杆菌进行实验,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细脃呼吸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反应之一,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有水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0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B.1分子丙酮酸经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可产生6分子水
C.马拉松跑时,肌肉细胞呼吸释放的C02与吸收的02之比为1:1
D.种子储存中,应保证的外界条件为通风、干燥、低温、低氧,其中氧分压最好在5%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现有某自花传粉植物甲、乙、丙三株,其花色分别为紫色、紫色、白色.进行相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①甲与丙杂交,子代紫花、红花1:1
②甲自交,子代紫花、红花3:1
③乙自交,子代紫花、红花、白花9:6:1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后可得出的结论是该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如果乙株与丙株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是紫色,红色,白色,比例为1:2:1.
(3)如果用A、a或A、a、B、b表示有关的基因,则植株甲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4)已知该植物的大叶(D)对小叶(d)、红果(R)对黄果(r)为完全显性.现有一株大叶红果(DdRr)的个体,为了判断D、d与R、r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最简捷的实验方法是自交,如果子代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为了调查赣江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时,在各成分都溶化后和分装前,要进行的是调整pH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2)该小组可采用上图②所示的稀释涂布平板法(方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
(3)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原因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最终可以达到不连续单个菌落的目的.
(4)在纯化过程中,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是D.
A.每次划线时,接种环都需要蘸菌液一次
B.划线分离时,需要把接种环深入到培养基中进行接种
C.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D.在超净平台中进行接种时,不能关闭过滤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