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假设一个足够大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0.8,a的基因频率为0.2,那么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由0.8降到0.6,选择后的第二代中aa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
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XBXB、XBXb、XbXb和XBY、XbY的个体分别是45、4、1和41、9。求XB的基因频率________。
Ⅱ、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但在进行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据图回答:
(1)过程①表示的是采取________的方法来获取目的基因。
(2)根据图示分析,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应用限制酶________切割质粒,用限制酶________酶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后形成的黏性末端通过________原则进行连接。
(3)将得到的大肠杆菌B涂布在一个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说明已导入了________,反之则没有导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19分)小鼠经常用于遗传学研究。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科研小组在某种小鼠种群饲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只小耳雄性鼠,然后利用该小耳鼠进行了下列杂交实验:
实验一:正常耳(♀)×小耳(♂)→F1:全为正常耳F2:雌性全为正常耳,雄性正常耳、小耳各一半
实验二:F1中的正常耳(♀)×小耳(♂)→正常耳、小耳在雌雄个体中各占一半
①科研小组认为“小耳”性状来源于基因突变,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它环境因素造成的,他们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耳”性状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种小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共有三种表现型,黑色(A_B_)、棕色(A_bb)和白色(aaB_或aabb);毛的长短由一对等位基因(C/c)控制。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下表是科研小组利用三组亲本进行多次杂交获得后代的统计结果:
组别[来源:学+科+网Z+X+X+K] | 亲本组[来源:学科网ZXXK] |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 |||||
黑色长毛 | 棕色长毛 | 白色长毛 | 黑色短毛 | 棕色短毛 | 白色短毛 | ||
1 | 黑色长毛×黑色短毛 | 9/32 | 3/32 | 4/32 | 9/32 | 3/32 | 4/32 |
2 | 黑色长毛×白色长毛 | 9/16 | 3/16 | 0 | 3/16 | 1/16 | 0 |
3 | 棕色长毛×棕色短毛 | 0 | 3/8 | 1/8 | 0 | 3/8 | 1/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文登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右图是某高等动物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l、2、3、4、5、6、X、Y表示染色体,A、a、B、b表示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请据图回答:
(1)若图示细胞是一个精原细胞,将该精原细胞的一个DNA 分子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HN的原料,该精原细胞正常分裂形成的含15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2)基因A(长毛)对a(短毛)显性,基因B(红眼)对b(褐眼)显性。用图示代表的动物与另一异性个体杂交。子代中,若长毛与短毛各占一半,雄性个体均为褐眼,那么该异性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子代中出现褐眼雌性个体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3)已知该动物的某种隐性性状由基因d控制,但不知该基因(d)是位于X染色体上(不考虑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假设样本足够大)。
调查方案:①寻找具有_______的动物个体进行调查。②统计________________。
结论: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初步确定该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
(4)控制此动物体色的基因在3、4号染色体上。在一体色白色的群体中,偶然产出一头棕色的雄性个体。这种棕色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隐性棕色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呢?
①分析:如果棕色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棕色雄性个体为____________ (显性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如果棕色是由于隐性棕色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棕色雄性个体为 (显性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
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论: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棕色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
如果_________,则棕色是由于隐性棕色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右图是某高等动物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l、2、3、4、5、6、X、Y表示染色体,A、a、B、b表示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请据图回答:
(1)若图示细胞是一个精原细胞,将该精原细胞的一个DNA分子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HN的原料,该精原细胞正常分裂形成的含15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2)基因A(长毛)对a(短毛)显性,基因B(红眼)对b(褐眼)显性。用图示代表的动物与另一异性个体杂交。子代中,若长毛与短毛各占一半,雄性个体均为褐眼,那么该异性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子代中出现褐眼雌性个体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3)已知该动物的某种隐性性状由基因d控制,但不知该基因(d)是位于X染色体上(不考虑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假设样本足够大)。
调查方案:①寻找具有_______的动物个体进行调查。②统计________________。
结论: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初步确定该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
(4)控制此动物体色的基因在3、4号染色体上。在一体色白色的群体中,偶然产出一头棕色的雄性个体。这种棕色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隐性棕色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呢?
①分析:如果棕色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棕色雄性个体为____________ (显性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如果棕色是由于隐性棕色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棕色雄性个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显性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
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论: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棕色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
如果_________,则棕色是由于隐性棕色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假设无自然选择,无基因突变以及没有迁入迁出,当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B.随机交配将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C.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0.32
D.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